楊靜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習的關鍵,小學正是學生學習之路的首要階段。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活動,課外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使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從而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自主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閱讀要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法策略
在踏上課外閱讀教學之路時,小學語文教師遇到了很多絆腳石,如學生缺乏課外閱讀興趣、學生課外閱讀效率不高等。此時教師需要努力研究有效策略,旨在撬開這些絆腳石,讓自己的課外閱讀教學之路走得順利。如果教師能做到這一點,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會獲益匪淺。但教師要知道,撬開絆腳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們要有著耐心和毅力,用自己的努力來為課外閱讀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閱讀氛圍
課外閱讀與課堂閱讀存在一定的差異,課堂閱讀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監督下完成的,而課外閱讀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如果學生缺乏閱讀興趣,課外閱讀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因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也是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質量的關鍵因素。首先,對于剛接觸課外閱讀的學生,教師需要重點把握“趣”的作用,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喜好,開展多元化的課外閱讀,比如童話類、寓言故事類、探索科幻類等,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閱讀環境。其次,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進行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提升學生課外閱讀成就感。例如,教師定期舉行讀書會的活動,學生在讀書會中可以將自己的讀后感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教師結合學生在讀書會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表現,對于閱讀量多、進步大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主性。或者,教師組織學生們整理閱讀筆記,并在每周一次的讀書會中,向學生們分享自己本周閱讀的書單。同時分享每本書的中心思想以及從中領悟到的道理。
二、指導閱讀方法,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產生無效閱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學化的方法,他們只是在家長和教師規定的時間內漫無目的地閱讀,沒有根據自身的情況制訂閱讀計劃,具有較強的機械化特征,這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育。為了變無效閱讀為有效閱讀,教師就要加強指導。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做好摘抄和記筆記,引導他們將閱讀的感受以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使他們加深對文本的記憶和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略讀法和精讀法,比如,對于資料性和故事性的閱讀材料可以略讀,而對于文筆優美、邏輯性強的材料則可以精度,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做好批注,以此記錄自己的疑惑、感受等,這可以實現閱讀與思考的結合。
三、利用課外讀物營造課堂課外閱讀氛圍
為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課外讀物,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使學生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目的。為此,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運用課外讀物,重視課堂閱讀氛圍的營造,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例如,《桂花雨》課文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節語文課來閱讀相關課外書籍,讓學生在保持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激發自己閱讀類似題材課外書的興趣。老師也可以給學生推薦,這樣學生就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如:《白山茶花》《五彩森林》《天窗》等散文。開始閱讀之前,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先看一些翻拍書籍影視作品,使得學生們有興趣對全文展開閱讀。在課堂上也可以設立“讀書小屋”,讓學生在“小屋”中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課外書籍。既能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課外書籍閱讀的興趣,使課外閱讀得以具體落實。
四、篩選課外讀物將其運用在語文教學中
多數小學生在沒有學校和家庭輔助的情況下,選擇題材時會傾向于武俠、魔幻、卡通等娛樂為主的課外讀物。為防止類似問題,首先,學校和家庭需要按照小學生課本所學內容針對性的選擇課外讀物,根據每個學齡階段制定不同的閱讀內容。
例如:小學高段學生課本中接觸的寓言故事和兒童文學較多,這時在幫助學生選擇閱讀題材時,要去參考《伊索寓言》、《湯姆索亞歷險記》、《安徒生童話》這些和課本有關聯的文學作品,保證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和語文學習內容不脫節,而且這些讀物相對通俗易懂、中心思想鮮明,學生更容易吸收故事中的含義。其次,老師要結合課文背景,根據學生興趣推薦書籍,在以文學類讀物為主導的背景下,加入適當的軍事、社科、歷史、地理等讀物。
五、借助課文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是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老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正確方式。語文老師要意識到本學科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基礎語文知識,還要為學生后期發展做好規劃。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因為好的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將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融合,提升學生知識的完整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教導瀏覽法和摘抄法這兩種閱讀方法,其中瀏覽法指的是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書籍,能夠幫助快速獲取自己的需求,是小學生常用的一種閱讀方式;而摘抄法指的是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一些優美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深刻的哲理摘抄下來,此種閱讀方式有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閱讀方法還有精讀法、跳讀法、泛讀法等閱讀方法,這些閱讀發放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具體選擇,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彌補教學不足,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科學布置閱讀任務,做好學生閱讀引導工作,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閱讀、愛上閱讀,通過豐富的閱讀積累,為自身日后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龍香.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施策略[J].中華辭賦,2019,(06):182-183.
[2]楊雅欣.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5):140.
[3]顧曉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J].明日風尚,2018,(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