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熙
摘 ?要:新課標的改革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美術中加入傳統文化的教學勢在必行。美術是美學的代表,通過美術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也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從而提高我國傳統文化的修養。
關鍵詞:美術課堂;傳統文化;策略探討
初中美術教師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深刻感受傳統文化,在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提高學生保護、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識。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在教內容中滲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在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當中來浸潤自己,提高自己。
一、將傳統文化與教學結合,帶領學生接觸傳統文化
當前存在于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問題之一是學生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程度不高,二是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接觸較少,大多數是從書本或從電視、網絡上看到我國保留下的歷史藝術作品和圖片,這些平面的圖片使學生感到眼花繚亂,并不能真正的感受和欣賞作品,使得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無法直接講解美術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在美術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滲透傳統文化元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融入不同的文化內容。
二、開展美術活動,深刻感知文化內涵
美術活動是美術教學中的一部分,也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實踐活動的傳統文化教育顯得比較單薄,學生也容易遺忘,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傳統文化教育中,要注重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相關美術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去了解,去創作,去感受,以此來提高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如此,學生才會切身感受到藝術作品中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力量,對于傳統文化的內涵會進一步增進理解,得到更多的收獲。
三、開展多元教學形式,引導初中學生體驗傳統文化
部分初中美術老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方法落后,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地互動、溝通,使得初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極差。基于這一現實情況,老師在實際的教學環節應該開展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發展特點、認知規律、認知特點的多元化教學活動,點燃初中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初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傳統美術藝術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重要載體,經歷了歲月長河的洗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價值,老師通過方法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初中學生體驗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初中學生的文化傳播的意識、增強初中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提升初中學生的美術水平和藝術修養。比如老師在教學民間傳統美術種類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引入刺繡的內容。老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蘇繡圖片,讓學生欣賞,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老師可以給學生介紹蘇繡的起源和價值。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刺繡的技巧和竅門。最后給每一組學生發放刺繡樣品,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自行探究,親身體驗,合作完成刺繡作品。老師選出好的作品,給予評價。通過以上這些教學活動,讓初中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民間傳統藝術,培養初中學生熱愛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感情。
四、滲透美術歷史,幫助學生把握文化發展的脈搏
在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美術經過了長時間的優秀傳承,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文化底蘊的一門學科,在很多傳統美術作品的發展中,會反映出我國古老的文化傳承,也蘊含著很多優秀的歷史知識,正是這些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美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因此,在初中美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的運用傳統文化,聯系課堂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不斷滲透一些美術歷史內容,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讓美術課程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讓學生可以多方面的把歷史學和美術學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五、探索傳統民俗,深入民間文化
傳統民俗藝術代表了中國古代最廣人人民群眾對藝術的追求,并且民俗藝術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此同時廣大人民群眾是推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關注民俗藝術的發展,是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索傳統民俗,深入了解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在講解“情趣濃郁,能工巧匠”這一單元內容時,首先教師通過展示精妙的民俗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其中美妙之處,其次教師帶領學生簡單體驗剪紙與編結的操作步驟,由此促使學生感嘆傳統工藝的精妙,最后教師講述傳統民俗藝術應用的場景,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寓意,由此促使學生了解傳統民俗藝術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講授傳統民俗藝術,促使學生了解古代最廣大人民群眾對美的追求,并且帶領學生實踐對民間文化的探索過程。由此可見,初中美術教師在課程中講解民俗藝術,有助于學生了解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本質,推進傳統文化教育與美術課程的有效結合。
六、進行美術實踐,提升學生文化感知力
美術實踐活動不僅是美術教學的一部分,也是提升學生文化感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我們見到的藝用陶瓷、漆器工藝,還是剪紙、雕塑,這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這些技藝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那么它們都會面臨失傳的危機。因此,在初中美術傳統文化的教育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相關藝術技能,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切實理解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增強藝術和文化感受力,利于學生更好的將傳統美術作品傳承下去。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學生的文化自覺性和文化自信。中華傳統文化可使美術學科在現代教育中煥發光彩。因此,初中美術教師應把握各種契機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以此來讓學生真正了解我國傳統藝術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熊菁.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1):197.
[2]吳萍.淺談初中美術課中民族傳統文化的滲透[J].教師,2018,(06):71.
[3]于文軍.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