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華
摘? 要:初中階段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是主要實施者,應提高德育水平和藝術,以達到理性的導向與品質和修養培養效果,保證全體學生在班級中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德育工作增效,需要與學生交心,了解其想法,在此基礎上對癥下藥。文章根據初中班主任德育現狀,在總結和分析普遍性問題之外,針對幫助學生打開心結,提高德育工作質量介紹方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問題分析;優化方法
引言:新時代教育觀念要轉變,堅持立德樹人,在引導與教育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往初中教育工作推進中,往往將智育凌駕于德育之上,導致學生心理和品德修養等方面易于出現問題,嚴重影響成長與發展。基于傳統教育弊端,新一輪教育改革要求進一步強化德育。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普遍性分析
(一)德育缺乏足夠重視
教育改革反復強調下,初中教育對德育有一定重視,但是程度遠遠不夠。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之中,雖然也會按照學校要求和教育指導文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相較于智育,在德育上投入精力不足,缺乏相關研究。德育流于形式,無法最大化發揮效能,學生易于在青春期出現問題。
(二)德育缺乏針對性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經常會依照要求,照本宣科開展教育。初中學生心理發展狀況、習慣與行為、性格、思想觀念、個人素質等差異大,對于德育需求不同。長期針對所有學生,采取統一德育教育,不能解決個性化問題。
(三)德育方式存在問題
班主任德育工作形式單一,在開展中絕大多數采取講道理方式,統一進行德育教育。未能站在學生角度上考慮,德育不能引發共鳴,有些時候會讓其產生抵觸心理,從而適得其反。班主任在道德工作中無法走進學生心靈,難以觸動或者是打開心結,學生左耳進右耳出,缺乏實效性。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優化方法
(一)堅持言傳身教
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之中,應當堅持言傳身教[1]。平時了解學生想法,觀察其行為,明確學生道德行為存在普遍性問題。針對糾正進行研究,然后在管理中自然而然引入德育,通過與學生談心,或者是與其探討,輸出正確道德觀、價值觀、做人標準等,在言傳中引導。班主任德育除了言傳外,還要做好身教。日常要提高對自身要求,做好學生的榜樣。班主任對待工作認真,待人接物謙虛有禮,始終保持感恩之心,與學校領導和同事關系融洽。關愛學生,不將個人壞情緒帶入到班級和課堂之中。教學與班級管理做到平易近人,愿意接近和傾聽,始終與人為善。班主任人格魅力會感染學生,從而使其以班主任為標桿,或者是向班主任看齊,不自覺趨從中完善人格和建立正確三觀。
班主任應注意自己言行,嚴格依照教師行為標準行事,不說臟話和隨意罵人,言行一致,行為文明,并要在看到地上有垃圾,順手撿起,在發現班級衛生狀況不好情況下動手改善。班主任會給學生平易近人之感,使其敢于主動親近,有助于德育工作開展,更為關鍵是可通過自己言行帶動和影響學生,使其學習和反思,在自我調節與教育中,提高個人素質和懂得做人道理等。用實際行動會影響學生,潤物無聲進行德育,往往能夠起到比較好教育效果。
(二)做到對癥下藥
眾生有百態,班級中幾十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個人修養、行為品質、性格等各有差異,統一開展德育教育往往不能解決個性化問題,缺乏觸動性,導致德育效果差。新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要轉變思路,既要進行普適性德育,又要對癥下藥。班主任應全面了解班級中每位學生,渠道多樣化,通過學生學籍檔案、與家長溝通、平時與學生談心、校內表現等,針對德育為每位學生建立檔案[2]。系統記錄相關情況,并要針對存在嚴重問題學生,多關注和了解。分析每位學生問題,結合經驗和學習,以及與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專業教師或心理教師交流,針對不同學生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制定德育工作計劃與方案。
德育工作因人施教,在過程中應給予學生足夠尊重,進行換位思考。掌握不同學生心理和性格,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避免因為疏忽打擊自信心或者是傷害自尊心。針對行為習慣差,課堂和班級中喜歡搗亂,經常違紀違規的學生,應多一些關注,與學生交談與溝通,明確導致問題行為出現根源。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掌握相關情況,有針對性展開德育。關心學生,關注其情感變化,及時與其溝通,明確問題所在,開導與幫助學生消化。
(三)德育方式多樣化
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實效性,在實際開展中就要掌握初中生心理和接受事物特點,以其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滲透德育,確保德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班主任德育避免假大空,應從實際出發,針對班級中學生存在的思想行為問題,以及立德樹人要求,做好德育工作規劃。德育形式多樣化,平時針對德育組織主題活動[3],比如感恩行動、獻愛心活動、文明行為周等,做好宣傳,調動學生,使其積極進行德育實踐,期間自主感悟,明確德育價值和意義,并從中獲得熏陶,不斷凈化心靈,以行動促進修養與品質提升,塑造完善人格和正確三觀。
班主任德育貼近實際,多渠道了解學生,以及平時觀察中,對班級中學生道德、心理、個人修養、思想等方面問題充分掌握。在網絡上搜集契合班級情況德育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在班會上觀看,并分享到班級群中。契合性強,學生觀看中體會和感悟深,這個時候搭設平臺,鼓勵積極風向和探討,結合自身說說存在問題,以及如何進行糾偏,讓德育真正發揮作用。
班主任拍攝一些初中生不良行為和公共場所不文明現象,以有些學生喜歡隨手扔垃圾為例,利用視頻展示跨年活動后廣場到處是垃圾,校園內隨手扔垃圾等場景。將學生觀看中會感到熟悉,強烈感受到這些行為不好,將會被觸動,進而自我改進。信息化時代下,班主任德育除了面對面進行,還可利用交流軟件,與學生在線上溝通與交流[4]。突破時空限制,長期溝通與交心,學生會放下心中防線,傾訴煩惱和困惑等。班主任就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心理、認識、情緒等方面問題,有針對性疏導和德育教育。
(四)家校合作
班主任德育工作要避免單打獨斗,必須要認識到家校合作重要性,在德育中強化與家長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德育成效最大化[5]。班主任在平時除了針對學習情況與家長溝通,還要就德育加強與家長交流。利用班會交流之外,還要借助于電話、微信等,了解學生在校外表現,以及相互交換其他方面信息。班主任與家長互換信息,既能增強雙方對學生了解,還能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共同針對學生情況展開探討和研究,在班主任德育同時在家長配合下,潛移默化展開家庭德育。班主任德育與家庭德育互相補充,各自發揮優勢,合作下德育效果會更好。
部分家長教育水平不高,在平時學生犯錯誤,或者是出現其他問題,經常會打罵,不但無法讓學生改進,還會適得其反。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中既要針對學習情況討論,還要與家長分享德育經驗。日常在微信群中交流,推薦一些優秀德育講座視頻、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組織家長討論,相互分享教育經驗。家長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成效高,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提升和糾偏。班主任應讓家長明確家庭對學生影響,讓家長做好學生榜樣,在平時規范言行、與人為善、誠實守信、言行統一等,時刻做孩子人生導師。觀察中發現學生異常,比如情緒不高,郁郁寡歡,抑或者是比較暴躁,做出出格行為。班主任與家長和周圍同學交流,獲取有用信息,然后換位思考,對學生展開引導和教育。
(五)營造輕松和諧班級氛圍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之中,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有助于德育成效提升。管理應民主化,征求學生意見,考慮其需求,不讓學生受委屈。班主任增強親和力,時刻為學生考慮,相互之間隔閡會消除。學生會主動親近,愿意訴說,班主任在了解實際情況下處理學生之間矛盾,或者是對違反校紀校規行為處理,就能有的放矢。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心結,從根源上解決,德育效果更好。
班主任德育對學生進行激勵,引入一些科學家故事,或者是利用身邊平凡人物做出不平凡事情等,在輕松氛圍下德育。平時組織豐富班級活動,為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特長學生展示自我機會。比如舉辦書法大賽、經典朗誦、話劇表演等,學生在文化藝術活動中得到熏陶,肯定自身價值,感受到成功喜悅,自我要求會提升,進而自主約束和教育,德育效果更好。
三、結束語
總之,班主任作為德育主要力量和推手,應提高開展這項工作能力,在教育和引領下,讓學生智力、道德修養、心理品質等得到更好發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提升,需要走進與靠攏學生,使其打開心結,在明確問題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引導,并要豐富德育形式,以促進成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芮永紅. 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才智, 2013(26):109.
[2] 侯亞珍. 走進學生心靈 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文理導航, 2016, 000(01Z):P.99-.
[3] 黃玲紅. 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策略[J]. 讀與寫(上,下旬), 2018, 015(008):43.
[4] 魏麗花. 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中文信息, 2016, 000(006):210-210.
[5] 胡梅. 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與分析[J]. 新課程(中), 2016, 000(006):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