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樹森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進程加快,教育改革的推進也更加深入。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學環境也出現了一定轉變,智慧教室應運而生。教師能否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適應全新的教學環境和技術,就是新階段教學開展的主要課題。本文將研究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環境中教學互動的變化,以及探索有效的教學互動形式,期望能從根本上推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互動
相較于傳統課堂模式,智慧課堂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教師在課堂中引入了更多的移動終端,無論從學生聽課的效率還是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教師如何簡單應用智能化設備,在智慧課堂環境中推動教學互動,成為需要探索的主題。
一、智慧課堂環境中教學互動的價值
在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型課堂模式,智慧課堂不等于“粉筆+課堂”“ppt+講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移動終端設備的應用也會更加深入。教師借助移動設備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也通過平板等設備參與學習活動。智慧課堂有著豐富的app支持,多樣化的app工具實現了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也有效拓展了數學教學資源,讓師生的需求都得到及時滿足。在教學環節教師借助分屏技術,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智慧課堂中,一切事物都能夠成為互動的工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實現教學互動。學生在智慧課堂中能接觸到新技術和新設備,與媒體和同學、教師進行互動;教師也能借助智慧課堂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正是智慧課堂環境下的教學互動,推動了教學和諧統一的開展。
二、發展教師的新媒體意識
在智慧課堂環境中,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轉變,對教學形式也會有全新的思考。在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會更加關注,也會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與合作。因此,想要發揮出新媒體和新技術的教育價值,教師也必須重塑自身的課堂地位,意識到對學生學習的組織與引導作用,認識到智能技術的教育優勢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取代的。教師要積極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學會借助信息技術及智能工具與學生開展交流互動。此外,在學習全新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教師也要敢于探索和嘗試,有足夠的自信和積極的態度,在智慧課堂中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優化教學形式和模式,在智慧課堂環境中實施教學互動。
三、關注智慧課堂中的互動設計
在教學實踐與理論之間,教學設計是永遠無法忽視的一個環節,影響著整體教學活動的方向和進程。智慧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不僅要關注基礎的教學內容,也要關注技術的多樣化,融合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才能在智慧課堂中實現高效互動,構建一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情境,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語言,規范好自己的教學語言,預測學生的語言回答內容,合理的預設能夠更好生成教學設計內容,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實現自我構建;其次,基于教學內容,借助智慧課堂帶來的優勢,以及教師自身的教學動作和語言,實現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最后,要善于使用最有效最直接的言語互動,利用智慧課堂呈現出實施的互動數據,推動后續教學環節的有效開展。
四、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參加理論培訓兩種途徑實現的。在當前教學環節,對智慧課堂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智慧課堂的技術和工具的使用還不夠靈活。教師在使用智慧課堂時,一旦遇到困難或者技術故障,積極性會顯著降低,教學行為會發生明顯變化。所以,基于智慧教育要開展理論與技術上的培訓,幫助教師轉變思想掌握技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開展培訓工作,實踐示范幫助教師了解具體教學行為及背后的意義,讓教師面臨的信息技術運用困難得到解決,激發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能力。
在實際的智慧課堂教學環節,部分教師沒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互動,而僅僅將智慧課堂當作一種媒體呈現工具。如,教師根據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情況,制作出統計表,但卻沒有深入分析和探索,對學生的學習想法不了解;在應用信息技術時,缺少“二次點人”的應用行為,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自然無法利用智慧課堂實現深度互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智慧課堂是服務于教學的,所以教師要利用好學校提供的資源,及智慧課堂獨有的優勢,利用智慧課堂實施備課、授課、評課等實踐活動,與其余教師開展教研工作,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智慧課堂中開展深度互動。
五、結語
智慧課堂環境下,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越發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開展,需要教師及時意識到智慧課堂的特性及優勢,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術及方法,做好智慧課堂中的互動設計。通過智慧課堂中的教學互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保障數學教學的高質量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洪俊.淺談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環境中的教學互動研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4.23
[2]喻齊彬.智慧教室中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