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是一門傳播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動向的學科,在新課程標準提出后,對初中地理教學也提出新的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知識與技能,還應該能夠借助地理相關內容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在這其中,地圖的運用可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文章結合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性,針對目前讀圖能力的現狀,提出幾項提升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旨在推進初中地理教學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讀圖能力;培養策略
地圖是地理知識強有力的載體,能夠反映大部分的地理知識,如果學生的讀圖能力不夠強大,就很難實現滿意的學習效果。但是在目前很多地理課堂中,教師往往忽略地圖的重要性,而是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本末倒置的思想讓學生的讀圖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同時地理學科的教學發展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如何有效地去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呢?先從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性說起。
一、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構建形象的地理脈絡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另一種表達形式,被稱為地理學科中的一種語言。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圖表,這些圖表的運用表達了地理學中的空間規劃以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在地圖中,這些內容通過特殊的符號、圖形等表示,可以展示豐富多彩的內容,讓人更加直觀和便捷地學習知識。在地理學中,不同的知識內容對應著不同的地圖形式,而眾多的地圖就構建了形象的地理脈絡。所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到不同的地圖表達形式,并借助這一工具全面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識,建立形象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
(二)增強學生圖表閱讀能力
地圖中不僅包含了地域的直觀空間位置,還包含了各種非常豐富的信息,例如數字、文字、符號、表格等,因此一張地圖往往反映了非常復雜且深入的信息。學生閱讀地圖的過程就是解讀這些信息的過程,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匯總和反思,得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這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學科素養的培養。同時,在地理學習中,會涉及非常多的圖表內容,在考試、習題中,也會讓學生對地圖的閱讀解答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正確運用地圖來處理問題,對提升學科的教學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二、 目前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現狀
在初中階段,地理學科具有非常豐富的知識體系,對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分別有對應的章節,但是時間緊、任務重,很多教師同時負責多個班級的教學,教師在課堂實施中大多數以傳播重點知識為主,而學生的任務就是背誦和記憶,這就造成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且地圖與課堂的融合非常少。綜觀整個初中教學,學生讀圖能力的現狀主要呈現三個問題:
第一,學生沒有地圖意識。在課堂中,學生接觸地圖僅僅是在教材中,由于教師對地圖重要性的忽視,部分學生發現不了地圖的價值。在考試題目中,當遇到地圖問題的時候,教師也沒有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因此缺乏一定的人地觀念,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讀圖能力非常薄弱,也沒有足夠的興趣,給地理教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第二,學生缺少地圖閱讀技巧的掌握。當拿到一份地圖時,學生往往表現得非常迷茫,不知道從何看起,很多情況下都是走馬觀花似的看熱鬧,要不就是根據題目中的問題去地圖中對應的位置找答案,而這往往會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且會讓學習效率因此變得非常低,學生的成績提不上去,教師教學也受到阻礙。
第三,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有限。地圖不光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同樣發揮很大的作用,像日常出行使用的地圖軟件、外出游玩參考的地圖攻略,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讀圖能力。而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只會簡單了解圖中的信息,而沒有將讀圖技能應用在生活中的能力,這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也是不利的,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初中階段,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掌握一定的培養策略。
三、 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地理情境,培養學生讀圖興趣
當學生接觸一個新鮮事物的時候,總會度過一定的適應期,就像學習一個軟件,掌握一項技術,總要先了解其原理,然后看到它對自己的用處和價值,才會逐漸產生興趣,并投入精力去研究。教學中同樣如此,當學生剛剛學習地理的時候,可能會充滿期待,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抗拒,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感到地理的用途,體會其創造的價值,學生才會逐漸喜歡上地理。所以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首先讓學生喜歡上地圖,引導學生發現地圖帶來便捷,教師可以從生活情境出發,尋找學生所經歷過的故事或者場景,探索地圖在其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而引導學生對地圖的關注和認識,推進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多變的天氣”的時候,教師可以就今年多發的洪水災害為課堂案例,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前段時間,應該通過新聞看到有的地方出現了洪澇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了極大的威脅,而且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天氣的多變性越來越明顯,臺風、沙塵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人們如何去掌握天氣的變化規律呢?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一張天氣走勢圖來,通過地圖可以看到,這些多變性的天氣其實是有規律的。而且在救援過程中,當洪水淹沒了家園,地圖就凸顯了非常直觀且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對地圖產生興趣,并在案例中發現地圖的價值,為以后的讀圖鍛煉奠定基礎。
(二)導入地圖案例,明確學生讀圖程序
在地圖中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有時候,一個符號就能向人們傳達非常關鍵的信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而讀圖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和訓練,還需要學生自身養成閱讀地圖的好習慣,而不是粗略一讀就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閱讀地圖之前,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讀圖的程序,并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鍛煉,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首先,閱讀地圖名稱,明確地圖表示的內容。這是最簡單的步驟,也是最關鍵的步驟,這要求學生應該知道自己讀的是什么?是全球氣候圖,是山脈地形圖還是城市發展圖。圖的類別為人們展示了最基本的地圖信息,也是準確讀圖的前提。
其次,讀圖例、標注,掌握準確的地圖信息。在很多地圖中都會有圖例、圖注等,這些內容向人們傳達了地圖中每個信息代表的含義,例如用顏色的深淺變化來代表氣候的種類,用特殊的符號來體現當地的地形地貌等,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一一對應,然后才能獲得地圖中準確的信息。
再次,對地圖進行精讀,鍛煉讀圖的能力。在精讀中,學生應該設定一定的目標或者帶著明確的任務去閱讀,而不是盲目地觀察地圖。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地圖的類別為學生劃分任務或者布置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圖,可以有效提升讀圖的效率。
最后,學生應該能夠獨立地表述地圖。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讀圖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結論用于解決問題,從而在表述過程中提升讀圖的能力。
(三)多元教學模式,梳理學生讀圖技巧
在學生掌握了讀圖的步驟后,接下來,教師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讀圖技巧了。在其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從以下四種方法中選取合適的方法應用到課堂。
首先,將地圖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聯結在一起,就像是有的國家和省份的地圖有比較明顯的形狀特征,有的山脈、河流、湖泊也具有一定的形象特點,教師就可以以此為興趣點,進行發散性的說明,鞏固學生的記憶。
其次,按照一定的事物發展規律去讀圖。在整個地域中包含了很多的氣候分區,教師就可以根據地圖的信息,按照氣候的變化順序引導學生閱讀;又如可以按照地理空間分布,像氣候分布圖、自然帶分布圖等,這些圖的分布規律都有一定的規律,學生也能夠輕松地掌握閱讀的技巧。
再次,教師也可以借助空間位置去讀圖,找出不同事物的地理位置,其中包括經緯度、海拔高度、海陸位置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讀圖中抓取的信息,能夠幫助人們快速、準確地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
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有地圖的展示,也有相關文字的說明,讓學生通過兩方面的對比學習,掌握地圖關鍵的信息,從而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組織課堂活動,增強學生讀圖技能
學生讀圖技巧的發揮能夠體現在地圖的閱讀中,還能夠展示在課堂活動上。部分初中地理教師不喜歡組織課堂活動,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課堂活動占據的時間較長,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此取得的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首先應該探索有趣的活動形式,改善原有的模式,優化課堂氣氛,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
例如,在學習“北方地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每個小組代表北方區域地圖中的某個城市,并且通過查閱資源,各小組完成對該城市自然特征、區域特色以及發展重點等進行闡述。學生可以將自己發掘的信息以關鍵詞的形式標注在地圖上,隨后進行總結發言,最終呈現的形式,就是北方區域地圖上被填滿了關鍵詞,類似思維導圖的形式。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還能夠讓學生第一時間挖掘地圖信息,找到讀圖的方法,增強學生讀圖的能力。再如,教師還可以舉辦小型的比賽,給每位學生一張地圖,并且針對不同的地圖布置不同的任務,最終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通過不斷的比賽和讀圖實踐來培養學生讀圖的技能。
(五)強化地圖運用,提高學生讀圖價值
部分學生在課堂中掌握的知識很牢固,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卻力不從心,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待加強。就讀圖來說,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課堂的講解以及習題的練習,但如果拿實際中的地圖去考查學生,他們會發現原來自己學習的東西派不上用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學生的信心,教師應該多以真實地圖運用的情境去引導學生,發揮地圖在實際中的價值,推進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農業”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本省份的農業分布圖讓學生進行閱讀,找出不同城市農業發展的特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讀圖任務,“對比不同區域的農業現狀,分析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對這樣擴展性的問題,教師就要結合當地的特色以及社會發展規劃等進行回答,引導學生以地圖為出發點,進行社會發展與自我成長的思考,從而升華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價值。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應該引起重視,并深刻認識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一步步地推動學生對地圖的解讀能力。其中,教師應該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教給學生讀圖的技巧和流程,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讀圖技能,最終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價值,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龍升.芻議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方法[J].考試周刊,2021(55):129-130.
[2]杲立軍.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探索[J].天津教育,2021(13):97-99.
[3]張懷芳.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A3):147-148.
[4]郭軍.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0(15):75.
[5]楊仕翠.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7):31-32.
作者簡介:
鄭璐,吉林省長春市,北京師范大學長春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