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
摘要:從“三全育人”教育的角度看,中職學校語文課程教育應立足新時代,努力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應明確定位,以知識轉移理論為基礎,加強思政思想滲透和課程建設,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統一,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突出思維場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從而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本文從“三全育人”視角下中職學校語文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闡述了實際情況,并從“三全育人”視角探討了中職學校語文課程教育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中職語文;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從“三全育人”的角度來看,中職教育應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基礎,立足于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提升教育實效,立足教育本質,積極提高中職語文課程建設質量,完善和優化語文教學體系,進一步加強語文學科自身的思政教育作用。實施語文課程教育,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設思政教育課程,積極實現思政教育要素到中職語文課程的思政教育,在教育課程改革的各個方面和具體實施中,建立全面、全過程、綜合的教育協調機制,整合校園要素,實現理論知識教學與教育理念的有效銜接。
一、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思政素質和教學能力
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率。要實現思政教學與語文教學的融合,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政素質和業務能力,這也是“三全育人”的基本條件之一。首先,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語文教材和思政教材,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探索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不斷學習思政知識和語文專業知識,是順利實現思政教學與語文教學整合的關鍵和保證。其次,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僵化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教學中,可以先播放學生的建國典禮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自然實現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密切聯系學生的專業特點,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百年前,中國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提出了職業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中職教育不斷發展和完善。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學模式,成為現代中職教學的典范。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教師遵循教學規范和程序,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然而,從學生的專業角度來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課程教學目標是根據全體學生的綜合狀況制定的。它不具有普遍性、針對性和針對性,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利于中職語文課堂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地結合學生的班級年齡特點、學習習慣、專業基礎和思維發展特點、教學目標的發展情況和班級學生的情況,關注每個學生的接受過程和思維發展,適當優化調整,因材施教,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特殊性,促進全班思政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三、開拓語文課程實踐的平臺
語文課程雖然具有很強的人文性,但也可以開展多種教學活動,考慮到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思政因素,為學生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的思想指導在實踐和觀念上得到引導。在“生活境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作者的一些資料,閱讀作者的其他文章,了解作者對生活的其他看法,并通過閱讀和分享活動在課堂上分享,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在對生活境界的理解中,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就是說,在整個人生中學習的意義,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是什么樣的人,從而達到“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務奠定基礎。
四、以人文精神選擇教學內容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思想、政治立場、生活態度等綜合因素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由此可見,思政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肩負著德育的使命。語文教學要深刻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把思政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業務素質,使學生具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成為高素質人才。
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可以組織相關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會,有效地傳遞和滲透語文關鍵知識,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掌握學習技能,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具有良好的思政意識。此外,教師應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加強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注重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信念。
五、作業適當拓展,更多關注國家時事
作業安排應遵循靈活多樣的原則。此外,信息手段可以使學生以多種方式做作業,不局限于課文,更關注國家時事,使學生不僅能獲取課文內容,還能了解課外動態。例如,安排《善良》的家庭作業,學生可以觀察社會上一些關于善的社會現象,根據他們對善的感知制作視頻,并結合視頻講述他們對善的看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關注國家時事和社會現象,從而達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形成良好社會價值觀的目的。
結束語:
從三全育人的角度來看,中職語文課程教育的完善是一個漫長而系統的過程。通過對語文課程教育的不斷探索,中職學校語文課程的課程知識教育工作要努力使理論教育和教育更上一層樓。教育要把“三全育人”的理念作為初中語文課程建設的核心目標,提高和優化初中語文課程的教育質量,實現初中語文教育教育理想。
參考文獻
[1] 姜麗.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44):10-11.
[2] 王烽.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J].作家天地,2021(12):84-85.
[3] 趙荊京. “三全育人”模式下語文教學中的人際交往導向[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三).2021:224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