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會
摘要:傳統的歷史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事件為主。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歷史缺乏學習興趣,難以理解歷史事件中蘊含的道理以及對自身的影響。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歷史教師與學生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學生在歷史理論知識的學習基礎上更應重視對綜合素質的培養。基于此,以下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提升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盡管新課程改革后教師投入了許多的精力,也做出了許多更改,可是一些學校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依然沒有起色。尤其是對于中學生而言,許多學生逐漸發生兩極分化狀況,九門功課的同時進行,非常容易讓學生在不經意間中形成挑選心理,依據現階段的課程特性而言,許多學生會偏重理工科,感覺文史類尤其是初中歷史枯燥乏味,沒有意識到課程核心素養的對自身的積極效果。因此,歷史教師必須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開展討論。
一、初中歷史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無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抓準時機進行熏陶與教育的。不同的學科具備不同的學科特點,擔負著不同的教育使命,因此,每一學科都應當立足自身的學科實際情況,嘗試歸納與梳理出彰顯本學科特色的同時又服務于學生整體素養發展的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初中歷史學科亦然。具體來講,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這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構成了學生通過歷史學科學習所應當具備的關鍵素養與能力。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正式課堂上,教師是班級的領頭人,學生的領路人,要引導學生完成他們無法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課堂的主人公是學生,學生的興趣是推動課堂以活躍狀態進行下去的動力,興趣讓歷史課堂“活”起來。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拓展學習資源,了解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點,在課程設計時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要給學生樹立好榜樣,既然要求學生對學習上心,態度認真,教師也要專心對待教案,備課時要一絲不茍,不能隨便下載一個課件,即使講過很多遍的課,也應提前重新進行合理的規劃。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給教師教學帶來更多可能性,也給教師帶來更便捷的教學方式。多媒體設備可以將知識直觀呈現在屏幕上。歷史學科本身需要拓展一定的課外知識,借助多媒體設備能夠很方便地獲取海量資源,拓展學生的眼界,幫助教師構建特定的情境,通過趣味歷史知識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好與課程講授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動畫資料,視頻資料一定要能體現課本內容,不要跑題,將各種資料聯系教學內容整理成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教學資源。比如九年級世界歷史“文藝復興”這一課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有:文藝復興的起始時間、含義及核心內容、發生的背景、主要著作、代表人物、影響等。教師課前可以播放紀錄片《世界通史》中有關文藝復興這一主題的片段,讓學生欣賞當時意大利的地理環境、人文風光,還可以播放根據莎士比亞劇作改編的電影片段,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服飾裝扮特色。通過視頻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他們通過視覺了解那個時代歐洲的真實情況。
(二)教師要持續探索教育方式
教師要持續探索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既然了解了傳統式教育模式的缺點和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教師就應當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地搜索解決對策,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例如,人教版教材中有一些被一筆帶過的歷史事件,由于筆墨描寫得比較少,學生不易了解這一歷史事件,也感受到不到我國先行者遭遇的艱辛境遇。這時候教師可以提早搜集資料,將一些不容易了解到的戰事分模塊進行匯總,隨后應用多媒體或是視頻剪輯供學生觀看。這樣一來,就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那時候的情景中,不但可以讓學生迅速了解事情的起因與經過,還能加重學生的記憶力。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時,通過播放四行倉庫保衛戰視頻,讓學生了解了戰爭的慘烈,激發了學生對日軍暴行的憤慨,再通過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展示,讓學生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樹立遠離戰爭,珍愛和平,發奮圖強,報效祖國的情感,這也很好地踐行了核心素養中歷史價值觀當中的“家國情懷”。除此之外,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事情發生的時間及目的等,而且這種時間點及目的是許多考試中的重點內容。有關這種歷史大事件的時間這種細微的知識要點,教師可以根據有關的歷史資料創設教學情境,并配上合適的音樂背景,那樣學生便會非常容易被帶到具體事件的氣氛中,同時加深了對該歷史事件的記憶,其歷史意識當然會獲得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得到培養。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核心素養
首先,教師應掌握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以及內容,然后結合歷史史實增強對核心素養知識的學習。其次,教師可結合當前教育改革形勢,采取主動學習的方式,對教學方法進行自我改革和創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探究精神,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核心素養的相關培訓,可以讓表現優秀或者經驗豐富的教師向其他教師講解相關內容,也可以組織學校相關部門深入探討核心素養與歷史結合的有效性教學方法,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找到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革除以往早已僵硬的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教學邏輯思維,觀察社會熱點,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作為學校,要高度關注學生的發展動態性,按時進行有關歷史文化教育的主題風格專題講座或主題風格活動課等,讓學生多方位地了解我國歷史的發展過程。多方面的互相配合,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和學生歷史價值觀念、國際性觀念等的培養都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李飛.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9(12):207.
[2]袁素芬.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36):127-128.
[3]李旭蘭.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體驗[J].新課程導學,2019(27):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