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怡萍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改革與推進的進程中,小學美術課程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小學美術的重要性,小學美術核心素養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有著重要意義。作為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引導,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新課標的全面實施下對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正視學生地位,明確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對美術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融入美術學習中[1]。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即為小學時期,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不成熟,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及時、正確地引導學生,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基于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德育、審美教育、知識教育都屬于小學美術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教師應將多方面內容融入美術教學中。
1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
1.1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個階段他們的心智才剛剛啟蒙,對外界的事物都比較好奇,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2]。美術教師需要抓住他們的這個特點,充分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提升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讓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的魅力。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利于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1.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實際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加強引導,重視想象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漸養成愛好創新的好習慣。此外,美術教學要盡可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水平及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性,這對推動學生的成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1通過問題引導,逐步提升學生識圖能力
首先,圖畫識別沒有固定答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識圖理解,由學生發散自己的創新思維,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解讀圖畫內容[3]。其次,在學生腦海中對圖畫有初步解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組織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識圖的內容,與其他同學互相印證、互相比較,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和互動欲,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觀察力與識圖能力。
例如,在五年級的紋樣教學課上,教師便可以結合課本教學內容與學生既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為學生設計一堂循序漸進、生動有趣的課程。通過“圖像識別”小活動來向學生們拋出一個個問題,首先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并思考教室內有哪些圖形,而這些圖形又是由哪些元素構成(點、線、面),之后以指定小組的形式要求學生們展開頭腦風暴,探討圖形中點、線、面的關系。通過個人觀察與小組討論,學生們逐步認識到線由點構成、面由線構成、立體由面構成這樣一種圖形構成方式。掌握基本的底層邏輯后,教師再次拋出問題,詢問學生們觀察到的這些圖形與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類似,由學生們自行回答,有學生對應三角形圖案,回答這個像不規則的樹葉,還有學生對應長條形的事物,回答這個像一條河流……在底層邏輯上,教師通過提問引領的方式,使學生們發散思維,將沒有任何表征的幾何事物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連接到一起,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其對圖形的理解。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們依據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結合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并在紙面上表現出來,實現了將底層框架、表征意象以及創新設計統一的教學目的。
2.2趣味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意能力
想與做之間隔著一條鴻溝,如何引領學生從“想”中產生“做”的欲望,是每一個美術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學情與教學內容,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情境相連,為“想”和“做”之間鋪設一條緩沖帶,逐步引領學生開啟創新實踐,并通過正向反饋,使學生在初步創新實踐中獲得趣味和激勵,進而演變成激勵其持續創作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較精準地把握學生興趣點,有效將課本內容與生活情境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和創新動力,并在這一過程中見縫插針地教授學生必要的繪畫技法。
例如,在水墨畫動物一課,學生們慣常接觸的是簡筆畫,對水墨畫這一新事物比較陌生,有無從下筆的感覺,教師便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動物畫為興趣點來引領學生開展初步的創作實踐,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打消對水墨畫陌生感帶來的實踐困難,引領學生大膽走出舒適圈,去嘗試新的繪畫形式與新的繪畫技法。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們播放早期的水墨動畫片,教師則從旁講解,這些動態的畫面都是由老一輩的繪畫、動畫工作者用水墨畫的形式一幀一幀地畫出來的,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繪畫作品,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創作欲望。在之后的實踐繪畫中,教師要靈活地依據學生繪畫中出現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有的學生剛開始嘗試潑墨繪畫技巧,掌握不了其中的精髓,往往剛一施筆,畫面上便出現一片墨跡,教師則可以從旁指導、啟發學生,在墨跡的周圍添上寥寥數筆,一個個蝌蚪的形象便躍然紙上。通過類似這樣的教學方式,找尋學生創新實踐中的閃光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發自心底地愛上美術課,并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在傳授學生繪畫技巧之余,也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識圖、審美、創新能力。
2.3自主創作,促進核心素養提升
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自主創作是一項重要的美術能力,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環境及學習環境,并將觀察到的事物采用美術方式進行描繪,通過這一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及積極性,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例如,在開展《田野的色彩》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該作品進行分析,理解春綠、夏紅、秋黃、冬白,隨后讓學生采用以上色彩發散思維進行創造,讓學生融入創作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結束語
總之,只有在小學教育建設中重視美術課程,才能順應時代進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需求,為社會、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應提升專業素質,豐富知識儲備,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余新.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學苑教育,2020(27):71-72.
[2]袁雪芹.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75.
[3]郭夕丹.小學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