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婷茹 韓洋

摘 要: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近年職校歷史教育學界研究和應用的熱點,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課程,能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章通過對在校學生和畢業生的調研得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學前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教師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既可以讓剛畢業的學生更好地完成幼教工作,又可以讓有一定經驗的學生的工作成果更富有歷史人文情懷。
關鍵詞:職校生;歷史教學;學前教育;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58.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6-0052-03
一、研究背景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近年來職校歷史教育學界的研究和應用的熱點,它要求職校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分為五個部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這五個部分都對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相關職業觀和職業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特征十分鮮明,其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學前教育工作具有相關性。學生就業以幼教工作為主,根據本校近三年的就業統計,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中(去除出國深造的學生和國內升學后的應屆畢業生),97%以上的學生進入教育培訓領域,其中96%以上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而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幼教工作的相關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幼兒園有相應的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現階段,幼兒核心素養的一些要點和職校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相呼應的,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社會學科教育中注重幼兒“三觀”啟蒙和培養等。二是有良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學生具有施展學前歷史教育的舞臺。根據常州地區幼兒園的上課日程,教師有文史類素質教育的課程安排,但是并沒有強制要求教授的內容和形式。因此,有良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幼兒教師,也有能力在相關課程中增加歷史教育的相關內容。三是有良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幼兒教師應當具備活學活用歷史知識的能力。這樣,在學前歷史教育中,幼兒會積極參與,激勵教師優化和拓展相關內容。
因此,在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的職校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框架中,筆者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幼教工作的相關性作為一個研究方向,采用訪談的調研形式,分層次和時間段進行全面調研,并將研究結果作為優化教學策略的目標導向。
二、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現狀
筆者通過對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狀態進行總結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均已參加工作,但是其專業能力與素養也給其未來職業發展帶來了影響,其中就包括歷史核心素養問題。當前,一些畢業生畢業前并未接受系統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再加上部分幼兒園不重視幼兒教師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最終導致他們無法在工作中形成明確的職業觀念,職業能力也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并且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均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工作中雖然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因為職業觀念與職業能力不強,最終還是會被剛剛畢業的新教師取代崗位,甚至一些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上崗后的職位與薪資都遠高于職業院校學生。為此,教育部門與各院校組織開展了網上調研活動,調研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更多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現狀,并通過數據對比的方式來了解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情況以及就業前后發生的變化,最終通過調研數據和訪談結果來明確素質教育對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影響,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三、調研方式和對象
本次調研方式為網上訪談,為了了解學生就業前和就業后的差異,需要調研兩個群體:在校學生和已畢業并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學生。同時,為了了解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還需要調研兩個時間段的學生:參與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在校學生和未參與的學生。根據這兩個需求,筆者挑選了調研的時間和對象,并制作了調查表。
四、訪談問題和結果
1.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學前教育教師基本素質的相關性
本次訪談的第一個問題是“學生時代的歷史學習特別是常州幼師學校的歷史課對你現在的幼教工作有影響嗎?有什么影響”,結果表明,面向核心素養的歷史課程體系可以更顯著地提升參加工作的學生的個人素質、思維方式,促進其未來發展。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歷史可以使其改進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提高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也有許多14級、15級的學生認為,歷史課主要是對他們參加教師編制考試有幫助。50%的12級、13級的學生認為歷史課對工作并無影響,與11級的學生都認可歷史課對工作的積極作用形成鮮明的對比。
對于接受了核心素養培養的學生,他們對歷史教育的作用描述得更加詳盡,主要觀點包括:歷史可以應用于幼兒教學,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歷史涉及面廣,可以在幼教中體現自己的博學。這說明學生能夠面對不同的對象正確運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可見,核心素養培養能提高學生的教學品質。
2.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學前教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相關性
在訪談前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說明,超過一半的16級、17級的學生認為歷史學習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給幼兒講歷史小故事。為了在已經參加工作的學生的訪談中驗證這一觀點,筆者通過探究幼教工作中給幼兒講述歷史小故事這一事例,探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教師教學能力的相關性。
結果表明,學生需要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才能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能力應用于工作中,且應用有限。但是職業院校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會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并能夠應用于幼教工作。針對“在平時的教學中,你會給幼兒講歷史故事嗎?講哪些故事”這一問題,不管是哪個調查群體,80%以上的學生都會在工作中給幼兒講歷史故事。在平時的幼教工作中,學生經常會給幼兒講很多的歷史故事,如成語典故、神話故事等。這充分說明,職業院校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影響很大。對于未接受相關教育的學生來說, 11級的學生表示,講歷史故事時會結合地圖;12級、13級的學生表示,講歷史故事時結合地圖不多;14級、15級的學生表示,講歷史故事時無人結合地圖。而接受了相關教育的16級的學生會結合地圖,詳細講述小朋友喜歡聽的有關解放軍抗日的故事,這就包含了家國情懷的培養。除此之外,筆者對執教一年多的學生進行訪談時發現,他們能指導幼兒簡單復述一些歷史故事;而沒有接受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習期或剛就業的學生,他們并不能指導幼兒復述一些歷史故事。這說明歷史課程能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和家國情懷。如受到核心素養培養的16級學生,他們在實習期就可以讓幼兒大概復述短小的寓言故事。
3.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學前教育教師發展能力的相關性
學生離開職業院校后的持續學習能力也值得探討,為此,本問卷設計了“你現在還會學習歷史嗎?如果學習,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你覺得對你的幼教工作有什么影響”這樣的問題。結果表明,常州幼師學校的歷史教學工作使學生養成了學習歷史的習慣。職業院校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會讓學生更多地將學習歷史和幼教工作結合起來。筆者通過對14位11級的學生訪談得知,他們會通過自己認為最便捷的途徑即看電影、電視、書籍等方式不斷學習歷史。而且他們認為歷史知識對開闊自己的眼界有很大的作用,能讓自己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筆者通過對31位12級、13級的學生訪談得出,有23位學生平時會通過網絡、報刊等途徑學習歷史,并且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對幼教工作有一定的幫助。筆者通過對73位14級、15級的學生訪談得知,有59位學生還在學習歷史,主要是通過網絡、報刊等途徑,對幼教工作影響不大。
對于接受核心素養培養的16級學生,已經有部分學生總結出一些學習歷史知識的新方法。比如,一位學生提到看一些紀錄片如古墓勘探、國家寶藏之類的,除了能增長歷史知識外,還可以在幼兒提出問題時及時進行回答。又如,一位學生將學習馬列史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舉國體制結合在一起,在幼兒園防疫過程中不僅加深了自身對中國近代史的體悟,而且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說,這些新的方法,一方面體現了新一代青年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歷史核心素養的價值。
4.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學前教育教師工作的相關性差異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學前教育教師工作的相關性存在著差異,因此,大多數學生認為家國情懷與幼教工作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并認為家國情懷能讓幼兒比較直觀地感受到,這說明家國情懷這一素養具備很強的直觀性。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較為狹窄,多關注愛國主義的培養,不重視責任心的培養。所以,如何將家國情懷的培養延續到幼教工作,是常州幼師學校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
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時空觀念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關系。一位11級的學生說道:“我們不能把過去的歷史用到未來和現在,這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如果我們永遠做著重復的工作,那么我們永遠就沒有突破,沒有新的發展,沒有創新。所以,我們得結合時空觀念,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也就是說我們得需要主觀意識,畢竟人是活的歷史也終究會成為歷史。”這一深刻的觀點,體現了11級學生具有很強的歷史思辨能力。
也有一些沒有受過核心素養培養的學生認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幼教工作很有幫助,但未進行闡述,這說明他們對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理解過于抽象。而受過核心素養培養的16級的學生,針對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都有實例闡述。以歷史解釋為例,一位學生說道:“在了解史料、理解史料的基礎上,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中也需要有這種態度。”他還列舉自己為幼兒講述的例子: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這樣,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民族”這一概念,達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結語
總之,筆者對在校生和畢業生的調研,都證明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核心素養,這對其以后的幼教工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幼教工作的實例,立足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既可以讓剛畢業的學生更好地完成幼教工作,也可以讓有一定經驗的學生的工作成果更富有歷史人文情懷。
參考文獻:
[1]何佳.“核心素養”視角下中職歷史教學的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36).
[2]余俊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3]柏潔.多維度促進學前教育兒童核心素養培養的對策分析[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06).
[4]張靜.對標學科核心素養建構高三歷史復習——以“西方人文主義的形成、發展和高潮”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14).
[5]李國衛.開封歷史文化資源在中學實踐課中的運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11).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院“十三五”重點課題“職校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CJK- Z2020075,課題主持人:殷婷茹)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殷婷茹(1989-),女,江蘇泰州人,講師,從事職校歷史教育研究;韓洋(1990-),女,江蘇無錫人,助理講師,從事職校歷史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Core Competence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Yin Tingru, Han Yang
(Changzhou Preschool Normal School, Changzhou 213100,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discipline is a hot spot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histor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can obtain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learning history cours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and graduat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istory core competen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can formulate reason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history core competence, which can not only enable newly graduated students to better complete preschool education, It can also make the work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with certain experience richer in historical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teachi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