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摘 要:項目化學習是一種高效教學模式,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項目化學習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落實數學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文章通過對項目化學習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意義和運用路徑的分析,提出融入趣味元素、開展項目教學,融入信息元素、創設項目情境,融入生活元素、提升項目效果,以學生為主體、完善項目評價等項目化學習運用策略。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4-0083-03
近年來,項目化學習在教育領域備受青睞,已成為全球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項目化學習又稱“基于項目的學習”,簡稱PBL,是一種系統的學習組織形式,指學生通過經歷事先精心設計的項目和一連串任務,在復雜、真實和充滿問題的學習情境中持續探索和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抽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當前最主要的學科目標,項目化學習是達成這一學科目標的有效載體。將項目化學習融入到數學學科教學中,不僅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下面,筆者就項目化學習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
一、項目化學習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1.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當前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要想有效落實核心素養,教師就必須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中。項目化學習基于真實情境,采用問題化驅動的形式,有助于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學科學習的全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項目化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全身心投入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升核心素養。
2.深化數學教育教學改革
項目化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元認知、批判性思維、溝通與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恰好與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相契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運用項目化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提高對數學規律、定理的學習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在提出分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合作、表達和分析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從而有效達成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目標。
3.助力綜合實踐活動開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等都處在發展階段,教師常常需要借助各種綜合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概念、規律的認識。項目化學習模式可以看作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但它比傳統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更大優勢,如項目目標明確、課程內容詳盡、標準要求清晰等。因此,當學生具備良好的項目化能力后,再參與傳統的綜合實踐活動時就能夠更輕松地把握活動核心和目標,更快速地完成活動任務,從而保障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項目化學習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1.借助問題形成項目驅動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模式的運用都必須以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開展和教學模式運用的價值和意義。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學科,這就決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疑問。基于此,教師可以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學生的問題為驅動力,開展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在項目中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全過程,增強對數學概念、規律的認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問題分析、解決能力,有效提升數學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圓的面積公式及簡單應用”相關知識時,部分學生會提出“為什么周長相等時,面積最大的圖形是圓形”的問題。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長度相同的紙條圍成不同的圖形。在學生制作出一定數量的圖形后,教師再讓學生在每個圖形中都擺放同樣大小的硬幣,且保證硬幣之間不重疊。當學生擺放好后,就會發現圓形中放置的硬幣數量最多,自然也就解決了周長相等的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這個問題。
2.借助概念形成項目驅動
數學學科包含大量的數學概念,對于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數學項目化教學一方面可以借助問題驅動學生不斷探究和分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數學概念”為基礎,運用項目化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從更高層次、更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數學概念,帶領學生一起完成數學任務,以此幫助學生把握相關數學知識的本質。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部分學生不清楚梯形的具體概念,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梯形物體或是圖形?這些梯形和其他圖形有什么關系?使用梯形的好處是什么?說一說你總結出的梯形特點有哪些?”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畫出不同樣式的梯形供學生參考和探究。由此,教師可以問題為驅動,有效深化學生對梯形的概念的理解。
3.借助生活形成項目驅動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驅動,開展項目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引入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借助已有生活經驗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更深層次的思維模式和思考習慣。
三、項目化學習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融入趣味元素,開展項目教學
據研究少年兒童行為心理學的相關報告顯示,少年兒童在學習知識和技能時,其越是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效果越好,反之則會越差。因此,教師在開展項目化教學時,可以適當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將分割法、填補法的精髓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練習。然后,在學生熟練使用這兩種方法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組,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設計圖形面積試題。最后,教師再讓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試題交換,并以數學競賽的方式展開解題競賽。在競賽中,每個小組拿到的試題都相當于是一個個項目,以此形成合作式競賽項目化學習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更愿意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去,以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數學思維。
2.融入信息元素,創設項目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和普及,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大大降低,學習效果大大提升。基于此,教師在開展項目式教學時,可以合理融入信息元素,為學生創設項目情境,這樣一方面可以把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具體,益于學生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數學教學資源,提高數學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圓周率和圓的周長公式”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圓周率的相關故事視頻,創設數學學習情境,再向學生提出問題:“2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有了許多與圓有關的數學知識,《周髀算經》中就記載了‘周三徑一’的觀點,意思是說在一個圓中,周長是直徑的三倍。此外,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圓周率。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后7位的人。那么,通過這些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因為有了前面視頻的鋪墊,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文化自信被激發,都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熱烈的學習氛圍中,教師可以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到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學習中,帶領學生順利開展接下來的項目式學習。
3.融入生活元素,提升項目效果
對于學生而言,沒有比生活化的知識內容更容易學習的了。因此將生活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和生活學習方式等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必然會更好。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到項目化學習中,以此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拉近學生和數學課堂的距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充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項目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對“三角形的面積”的求法展開深層次的探究學習。教師:“同學們,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三角形的東西?”學生:“有。自行車的車架、小紅旗、交通警告牌……”教師:“大家觀察得都很仔細,那么大家知道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積嗎?”學生:“不知道。”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三角形面積的求法。下面大家仔細閱讀課本,歸納出三角形的特點。”在學生完成對三角形特點的總結和歸納后,教師繼續引導:“大家嘗試利用工具,找出三角形的中心點,然后再看看會發生什么改變?”經過教師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能逐漸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為后續深入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及其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4以學生為主體,完善項目評價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非常重要的一環。有效的課堂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交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也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環節設計。項目化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必須格外重視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在生生互評和自我評價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積極尋求改進的方法,以此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是一種精心設計的項目任務,是一種全新的、高效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項目化學習模式,可以為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在運用項目化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能力,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科學、合理、靈活地運用項目化學習模式,從而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向妮.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高段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研究[D].西南大學,2021.
[2]張思琦.基于網絡環境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成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3]陳桂珠.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探討——以“疫情中的數學問題”研究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8).
[4]李碩楠.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數學活動課程設計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20.
[5]李蘭瑛.“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研修遠程培訓”項目總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6).
[6]袁秋月.小學數學項目學習的改進行動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20.
[7]高勤麗,李蘭瑛.把一流的專業實踐轉化為在線研修課程——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實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
[8]龔豪.小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合作性問題解決能力的行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Graphics and Geometry"
Xu Jianping
(Xiping Primary School, Licheng Town,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213300, China)
Abstract: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an efficient teaching model, which helps to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tegr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to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lement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cultivat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core competence and improv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path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graphics and geome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integrate interesting elements and carry out project teaching, integrate information elements and create project situations, integrate life element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project,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mprove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project evaluation.
Key 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raphics and geometry; mathematical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