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的制定、印發,旨在引領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改革,切實提升其人才培養的質量,并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教學任務。新課標帶來一系列新課題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本文從課程建設的角度,探討對標新課標的高職英語基礎模塊教學之校本教材設計與開發。
【關鍵詞】 教材開發;基礎模塊;職業特色;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宋惠珍(1969.03-),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育。
2021年3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新課標是高職英語教師務必要遵循的綱領性文件,對于我們“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指導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公共基礎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作為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我們每個人務必要把最新的課程標準吃透、研透,以深入透徹地理解、領會新課標精神,及時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合適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深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新課標規定了高職英語的課程結構由兩部分組成:基礎模塊與拓展模塊。基礎模塊是高職學生必修或限定選修的內容,共需2個學期,合計8學分。拓展模塊則是學生在完成基礎模塊的學習之后,根據自身的需求,自主選擇修習的內容。筆者在此就新課標下,教材設計與開發如何滿足基礎模塊的教學要求,梳理個人的幾點思考,以拋磚引玉。
一、突顯職業特色
基礎模塊定位清晰,專指職場通用英語,突出了新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在職場語境中的通用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確定了教學內容。而以往的高職英語教學多以知識類、人文類的內容為教學的主要素材,這意味著我們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改變教學重點,以訓練學生適應職場需求的通用英語應用能力為教學的主要內容。
對標新課標基礎模塊教學內容的高職英語教材市場上已經出現,盡管并不多見。但由于高職院校各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方向、專業特色及學生就業的職場需求,這些教材并不一定適用于本校的職場通用英語的教學。因此,設計、開發適用于本校的職場通用英語教學的教材就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擔負起來的責任。
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對口的職業崗位都是不一樣的,每種職業崗位上要求的英語技能也不盡相同。因此,教材開發應因地制宜,結合本校的專業特色,立足于“職場”,在“通用”上做文章。
筆者建議:1.英語教師可分組對口不同的專業學院,開發適合該專業的基礎模塊教學的校本教材,突顯職業特色,充分發揮公共課程為專業服務的功能。2.在教學材料的選取上,教材開發應聚焦于同一專業學院、不同專業課程,在相應的職場領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的共性聯系,將這些共性聯系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當然,即使是同一專業、同一教材不可能全部滿足不同的職業崗位對語言技能的不同要求。這就要求教師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可以依據不同職場的不同需求,對其適當調整,或刪或增,或替換,或重新整合其他教學素材,以彌補教材自身的不足,“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從這個角度而言,活頁式教材的模式值得探索。3.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尤其是企業文化、職場文化)、職業常識、職業素質等綜合素質、人文素養、課程思政等方面的拓展,都可借助于語言的媒介展開教學。這些都可作為英語教材的素材,不必僅僅局限于職場的專業知識方面。4.我們還要開發線上的教學配套資源,作為線下教學的有力輔助與補充。線上的拓展教材、練習設計、題庫建設等都是我們的著力點與努力方向。一言以蔽之,教材不再只是紙質的書籍,而應是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的、拓展的新形態的教材。
此外,在與教材配套的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方面,筆者建議:1.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學習、利用、整合現有的網絡資源,同時要著力自主開發,突出原創性,這樣才能立足學生的基礎與需求,適應學校的專業特色發展,滿足職場的特定需求。教學素材與情景任務,尤其是聽說部分,都可借助音頻錄音、剪輯、制作或語音轉換等軟件工具,自主開發制作。 2.我們要特別重視聽說技能的訓練。無論是教材材料的選取,還是教學內容的設計、練習的內容或形式,以及情景任務的設計等,都應將聽說技能的訓練納入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線上題庫的建設為學生“人人參與”聽說訓練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與技術支持,我們要在此多加思考與著力。
二、結合職場情境
基礎模塊的教學任務,旨在訓練學生在職場情境中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教材應結合職場情景,突出與學生未來工作與學習密切相關的教學主題,即:職業與個人、職業與社會、職業與環境三大主題。在每個主題下,可包含若干專題;在每個專題下,可包含若干話題。
教材還應根據不同的主題、專題與話題,設置相應的職場情景任務,通過不同任務中適用于職場情境的語言實踐活動,訓練學生掌握與主題和情境相關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在職場中的語言溝通能力。
另外,我們還應注意到:1.設置情景任務時,保持一定的開放性與靈活度,以適應不同職場的特定需求。2.情境設置的教學素材與教學任務要典型,務必與學生的未來工作、學習具有密切的相關性。3.“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依然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4.情境的變化會影響語言的使用,不同的交際目的、場合、話題甚至是不同的交際者,都會帶來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選擇,如正式、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在教材設計與開發中,通過創設不同的交際語言環境與職場情境,通過不同的語言典型案例,逐步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并在盡量真實的情景任務中持之以恒地進行實踐,以培養學生準確、得體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提升核心素養
高職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在職場涉外溝通、多元文化交流、語言思維提升及自主學習完善以下四個方面。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在基礎模塊的教材開發與設計方面,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1.我們所選取的教學素材、設置的情境教學任務在凸顯職業特色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在語言理解和表達上的準確性與得體性,建立基本的語用概念有助于學生根據不同的職場語境,有效、得體地進行涉外交流、溝通。2.在文化的傳播方面,我們一方面要重視與學生分享英語語言文化中先進的、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部分,幫助學生汲取其文化精華,提升跨文化的理解與交流能力,拓寬國際視野;另一方面,我們還應加強對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學習,增加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在涉外溝通的環節中,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友好使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材的設計與開發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意識,找準角度,自然巧妙地融入思政的教育教學內容。3.我們學習語言,其實也是學習一種文化,一種思維,因為語言是思維與文化的載體。通過語言、文化的具體現象,幫助學生辨別、比較中英兩種語言思維方式的異同;加深學生對文化異同的理解,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化差異;了解與感悟優秀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思辨能力,培養獨立思維的習慣與能力等等,這些都應在教學素材及情景任務中有所展示與體現。4.除語言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外,教材還應重視語言學習規律、學習方法與策略技巧的歸納總結及直觀呈現,幫助學生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離開教材、離開教師之后再自我學習、自我進修,培養終身學習的教育意識與理念。
四、結語
新課標給每一位高職英語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發展機遇,我們要做的事、可做的事有很多。就校本教材的設計與開發而言,在教育教學理念的即時轉變、更新;知識結構、專業素質與能力的加強、完善;教材編寫的整合、創新;信息技術資源與手段的處理、應用技能等方面,都給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迫在眉睫的要求。我們應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勇于擔當、有所作為,方能不辱使命。
參考文獻:
[1]魏俊忠,邵陽.行業英語的滲透與教材的二次開發[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