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歡弟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導學案”成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語文閱讀教學花時多,而且知識的積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不僅可以給予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機會,還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導學案”與“教案”相比,更能讓學生在學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也會給課堂教學帶來全新的面貌。
【關鍵詞】小學語文;精心編寫;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精講釋疑;展示交流
《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優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敢于探究、不斷實踐、溝通合作的學習習慣。筆者一直在努力嘗試如何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興趣和能力,如,開展了以導學案為載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一、教師精心編寫導學案,問題引領,目標明確
導學案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的原則。那么,怎樣設計問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1.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 問題要能啟發學生思維;2.問題不宜太多,太碎;一篇課文通常只需設計一、二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3.問題的敘述語應該要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會自學。導學案的編寫是年級備課組智慧的結晶,需要一起研讀教材確定學習目標—年級備課組通研—包科領導審核—使用過程中的個性化修改。以《自己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為例,在預習活動開展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學案:
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利用預習反饋摸底,適時調整教學
課前,教師首先要把文本導學案或多媒體導學案(微課)及時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文本,思考重點問題,努力完成預習目標和部分導學目標。其次,教師進行適當輔導,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告訴學生導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等等。第三,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問題的地方做好記錄,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有效性。利用“導學案”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和合作性。
課堂導學前,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教師也通過檢測與反饋,評定學生的自學成效。同時以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適時調整教學,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小組合作課進行課堂探究,教師精講釋疑,高效解決重難點
課堂探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環節。在課前預習和預習反饋活動開展之后,教師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所了解。而且,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也會對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有所了解。對此,筆者精講釋疑,首先內容要精,要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自己設計的問題開展。這往往會立足學生“導學案”完成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以此在突破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例如,《賣火柴的小姑娘》,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筆者立足文本內容和學生的“導學案”完成情況,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如,筆者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閱讀第1-4自然段的時候,分析這一部分內容是以哪個詞匯為中心來進行描繪的,作者從哪些方面對其進行描繪呢?在第5-10自然段中,小姑娘一共擦亮了幾次火柴,每次擦亮火柴的時候,她都看到了什么情景呢?當幻想破滅之后,現實是什么呢?在第11-12自然段的閱讀中,你有何感受呢?還存在哪些問題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循序漸進地理解文本內涵,體會到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
四、小組展示交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此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交流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在小組合作交流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的學習成果。小組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學生發言時,教師應采用有效措施進行有效指導,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展示自己的教學魅力,激發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參與交流討論的積極性,對學生的發言應適時予以積極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但應注意避免同一問題相同答案的重復敘述。
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交流中,深層次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有必要進行激勵,這樣的課堂會更精彩。在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參與交流展示的積極性,可采用加分法和“PK”法對學生進行激勵。加分法主要是針對交流時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者是展示充分的小組。“PK”法主要是針對學習較慢的1、2號進行。加分法和“PK”法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參與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的興趣,有時候為了小組得分,小組內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有時候為了促進學習較慢的1、2號,小組長恨不得代替他們回答問題。這樣的激勵措施就把課堂推向了高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的課堂,他們不說誰說?要想辦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檢測評估,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當堂檢測是在學生理解了文本內涵之后,教師則需要借助當堂檢測的方式引導學生吸收、消化所學的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在當堂訓練活動的開展中,教師需要注意一點,教師訓練學生所使用的時間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要對所閱讀文本中的重點字詞、語句等進行檢測,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筆者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往往會利用“導學案”向學生呈現檢測內容,使學生在自主練習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利用“導學案”,學生通過自我測評,了解自己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本環節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是教師掌握學情、了解學生的重要手段,給學生的反思提供依據,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并彌補學習中的漏洞。
綜上所述,以“導學案”為載體,在小組合作中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將“導學案”應用到課前自主學習、預習反饋、課堂講解、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檢測評估等各個環節中,以此使學生在“導學案”的引領下實現自主學習,實現重難點突破,提升其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刻苦鉆研,積極探索,讓“導學案”在閱讀教學中茁壯成長,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周彩麗.語文導學案的編寫與運用[J].成功:中下,2012(7):1.
[2]王益輝.導學案之思與辯[J].教育教學論壇,2011(9).
[3]余文正.“學案導學”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兼談學案導學促進教師成長的意義[J].甘肅科技,2011,27(15).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