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田英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主要指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等得到提升,并且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增強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構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教學趣味;生本觀念;閱讀能力
傳統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學生只能夠被動的進行語文知識點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當立足于素質教育的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開展趣味教學,并且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方面持續發力,將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理念落到實處。
一、開展趣味教學,提升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喜歡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學習。教師需要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并且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開展趣味化的教學實踐,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具體而言,教師需要立足于教材內容,開展角色扮演閱讀活動,在寓教于樂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并且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時,課文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與趣味性。秉承著“開展趣味教學,提升學習興趣”的教學觀念,我首先為學生簡單講述了牛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到牛有四個胃,這為小蟋蟀成功從牛肚子里跑出來創造了條件。我將角色扮演引入到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分角色的閱讀,在此基礎上,根據課文中的主體內容進行互動對話。在角色扮演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
二、樹立生本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與主動學習意識。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夠在教師“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被動的學習語文知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受到了影響。有鑒于此,教師應當樹立生本觀念,以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升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的對課文中的思想感情、核心內容進行探索,深入體會語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提升學生的獲得感與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不懂就要問》時,這篇課文是少年時候的孫中山,面對不懂的問題向老師大膽發問的故事,對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提升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著“樹立生本觀念,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學理念,我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探索能力,對課文進行自主探索,對其中涉及到的語文知識進行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而后我要求學生將研讀過程中課文的核心觀點講出來,并且從這個角度檢驗學生的探索成果。學生回答:“課文說明了不懂就要問的重要性,只有將自己的疑惑搞懂了,學識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實踐證明,學生在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在面對不懂的問題時,也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三、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作為學生學好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集中體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有利于學生在面對文本內容時能夠高質量的閱讀,并且深入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準確把握課文中表達的思想。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有利于使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感,通過寫作的形式進行表達,是一種外向型的表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看展讀寫結合教學,促進“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實現,將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理念落實到位。
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這篇課文以寫實性的藝術手法,表達了主人公對小興安嶺的喜愛,同時文本具有很高的可讀性與借鑒意義,對學生利用自主閱讀能力進行高效閱讀,深入體會文本思想感情具有促進作用。本著“運用讀寫結合,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教學理念,我首先為學生講解了讀寫結合的基本方法,即“邊閱讀邊思考,邊思考邊做筆記,將語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效的發揮了自主閱讀能力,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研讀。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將課文中有價值的語句進行標記,切實的積累了寫作所需的素材,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奠基,對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對這一點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且善于結合新課程改革以來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高效率、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實現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林高明.立根培元,建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福建教育,2017(23)
[2]廖武春.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教學相關研究[J].學苑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