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脫離實際的教學是不接地氣的教學。《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美術新課程呼喚:讓學生的生活中多一些藝術。新教材注重讓學生的生活中處處有藝術,讓藝術伴隨學生身邊,使學生渴望藝術、向往藝術,讓藝術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美術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是我們這學期正在研究的課題。當目光向這一塊聚焦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課中都可以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體會藝術源于生活這樣的道理。聯系實際教學,我把自己的一點收獲分享給大家。
關鍵詞:美術教學;生活體驗;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融入生活體驗
韓曉雄主任在渭南小學市區級課題開題會當天曾經分享過一個畫蘋果的故事。有這樣兩個老師,一個是把蘋果擺在前面,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蘋果是圓形的,然后畫蘋果。另外一個老師是把蘋果拿給學生,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甚至可以吃,通過近距離的接觸感受蘋果的圓。然后才開始畫。可能第二個老師的學生畫的沒有第一個老師的學生畫的好,但是第二個老師的學生的蘋果才是最真實、最有情感的作品。其實這樣的一段話我在網絡上曾經也看到過,就被震撼過!對呀!我們交給孩子的知識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它能夠有更好的審美,能更好的去美化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嗎?
《圓的世界》這堂課,目標要求通過回憶、聯想、發現生活中能用圓形概括的物象,學習用圖形大膽的表現。圓形在幾何形體中是比較難畫的一種圖形。如果單純的通過講解,PPT展示圓形,圖片欣賞生活中圓形的物象。對學生留下的印象是不夠深刻的,沒有真切感受到圓形的圓、圓形的美!但是如果我們這樣設計呢?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導入環節吹泡泡游戲。吹泡泡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把它拿到課堂中來,讓孩子在玩中發現圓的世界,圓形的美!從而深入課堂。第二個游戲環節我來猜。從生活入手,帶來了家中的圓形物品,放在一個盒子中,讓學生伸手進去摸并猜一猜是什么東西?發現家中的圓,發現身邊的圓。讓學生通過摸、猜來感受圓形的觸感。最后才是圓形物象的圖片欣賞。
在發現圓的物象的特點這點中,我覺得我的同級代課教師楊紅老師做的更好!她在導課環節讓學生們帶來了實物——球。通過課前游戲滾動,體會圓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在思想、視覺中感受圓,觸覺的感覺更直接、真實。
點點滴滴、處處留心,做一個智慧、心細如絲的老師去發現,很多課設計中都是可以加入生活體驗的。《花點心》教學導入環節設計,相互贈送點心、品嘗點心。感受點心的形與色之美。《誰畫的魚最大》通過吊飾“年年有余”導入,發現生活中的魚。《神氣的小廚師》教學設計穿圍裙、帶廚師帽,感受身為一名小廚師的神氣。做出來的作品就更加神氣咯。《畫汽車》從生活中學生的玩具汽車入手,談汽車、汽車分類、打造未來汽車。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形形色色的生活體驗,通過生活體驗、讓學生更深的理解美術與生活的關系,發現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這樣的道理。從而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升華課堂。
2.藝術實踐,體驗生活樂趣
從教學設計到藝術實踐,美術與生活緊緊相連,體驗制作的樂趣。在美術教學的藝術實踐中,是孩子體驗生活的樂園,成果還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
例如吳佳老師講的《各種各樣的鞋》,從身邊入手,先讓學生談自己穿的鞋,從外形、功能、顏色出發,談優點、談改進,欣賞鞋子的演變歷史,制作中鞋底的注意事項,循序漸進到設計一雙拖鞋。從中讓學生體驗做一位鞋匠的樂趣,融入生活情景。美麗的拖鞋最后也是一件漂亮的裝飾品。藝術實踐的成果美化生活。像《百變團花》一朵一朵盛開在我們的寒冬的窗戶上,平添了一份溫馨、美麗。《多彩的拉花》一串一串掛在我們的房間,多么的喜慶、快樂。《漂亮的小鐘表》一個鐘表,美化自己的房間,我的地盤我做主。《快樂的人》小小雕塑家,抽象藝術。
生活中處處留心皆藝術,教學中處處用心皆體驗。加強生活體驗能讓美術課堂更接地氣,讓學生學的開心、學的有所獲。通過生活體驗、讓學生更深的理解美術與生活的關系,發現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程亞鋒,歐洪艷,章笑,唐卓林,劉鈺. 在美術教學中加強學生生活體驗的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出版者不詳],2018:236-242.
[2]徐旭香.淺議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加強學生生活體驗[J].知識文庫,2017(0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