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數學學科具有較強實用性,與生活存在緊密關聯。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落實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借助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學生準確把握知識的應用方法與內涵,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
新課程改革提出生活化教學的相關要求,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目的性地引導學生,促使學生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可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其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教師應當了解生活情景法的價值,分析應用生活情景法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活情境教學策略,鍛煉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情境脫節
在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教師往往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選擇生活素材,選擇的生活情境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無法激起學生的共鳴,也就無法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選擇的生活素材過于成人化,那么不僅無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和理解難度,甚至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畏懼感。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采用的生活情境存在成人化問題。
(二)生活情境過于生活化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融合,能夠有效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和理解難度。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傳授知識,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使其能夠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但目前部分教師會錯了意,將重點放在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上,不夠重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偏離了數學課堂的本質,導致數學課堂逐漸變成了故事課堂,過于關注生活情境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忽視了數學課堂的思想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一)演示生活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較為活潑好動,部分學生難以在課堂時間內,始終保持較高的注意力,經常出現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的情況。如果學生長期保持此類狀態,那么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成績。此時,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的方式,借助小活動、小游戲等方式,促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容易出錯的方面出發,創設最真實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得到正確的答案。例如,在教學有關排隊類型的應用題時,教師就可為學生提供這樣一道題目:小白準備排隊乘坐公交車,從前往后數的話,小白排在隊伍的第五位;從后往前數的話,小白排在隊伍的第六位,那么一共有多少個人在排隊呢?這道題目較為簡單,學生可借助畫圖等方式,運用直觀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但這一方法通常具有較短的實效性,學生在完成這道題目的解答后,無法掌握其中的解題技巧,或經常出現解題錯誤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教師可選擇十名學生代表,指定其中一名學生為小白,接下來就可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進行表演,將題目中的生活情境演繹出來。當學生能夠通過排隊的方式準確把握已知條件后,能夠快速得到正確答案,即小白的前方有4個人在排隊,小白的后方有5個人在排隊,加上小白該隊伍中一共有4+1+5=10(人)。借助還原生活情境的方式,學生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也能學會解答條件較為復雜的應用題型,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加入生活游戲
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走神的問題,無法掌握充足的數學知識。此階段的學生較為喜歡各類游戲,因而教師就可在生活情境中加入有趣的數學游戲,迅速鎖定學生的目光,有效活躍課堂氛圍,真正落實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較為畏懼運算方面的數學知識,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運算能力與思維能力,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不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就可在生活情境中加入有趣的數學游戲,將生活中常見的接力游戲、紙牌游戲等融入其中,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感性與靈活度。教師還可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鼓勵各小組的學生研究與生活、數學知識相關的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充當輔助者的角色,切勿以主觀角度進行支配,只可在恰當的實際給予適當提醒。在游戲中,學生的思維將會得到有效發散,充分發揮創造能力。在帶有較強趣味性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漸提升,教與學之間也能實現有效互動,最終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
(三)設計生活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數學知識。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學生都是一帶而過,未能將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知識記錄下來,甚至部分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也無法發現其中隱藏的數學知識,無法提出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針對此類問題,教師應當在教學數學知識時,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之對應的情境、場合等,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據所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為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積累更多參考素材。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教師可給予學生表達和分享的機會,鼓勵學生分享各自搜集的生活素材,并圍繞著這些生活素材提出對應的數學問題。在此活動中,教師需減少直接干涉學生的交流內容,但需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積累的生活素材、數學問題等寫在草稿紙上,在小組中進行輪流發言。在相互分享的過程中,教師需格外關注性格較為內向或成績較差的學生,避免其在此環節中一言不發。在學生完成各自的發言后,教師還可給予適當提示,鼓勵學生進行相互提問,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融合起來,掌握更多不同類型的思考方法與思路。如此,借助小組交流、設計生活問題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其數學素養和獨立思考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教學情境,加入生活游戲,設計生活問題,演示生活情境,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固有印象,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明波.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4):26.
[2]張永生.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分析[J].天津教育.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