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要:小學教育強調了教學活動的提質增效,也就是要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效率,讓教學活動得以高質高效開展,這樣教師可以輕松教學,學生也能輕松學習。混合計算作為小學數學中的一個知識難點,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導致對混合計算的掌握不到位,從而影響到學習效果。作為數學教師,就需要理解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然后對教學活動實現優化改進,從而推動混合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混合計算
引言:
混合計算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從目前教學來講,混合計算的效率不高,學生計算出錯的情況較多。對此,本文就分析了學生在混合計算中出錯的具體表現,然后反思目前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有效展開混合計算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一些參考。
一、小學生在混合計算中表現出的錯誤現象分析
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在混合計算中,不少小學生都容易出現計算錯誤的問題。而且在不同的學生中,計算錯誤的具體表現還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簡單來說,學生的混合計算錯誤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計算順序錯誤。混合計算,包含了加減法與乘除法,但加減法與乘除法一起出現的時候,計算過程就不能從頭到尾以此計算了,需要先計算乘除、再計算加減,按照這樣的一個順序計算。比如對于8-2×3,就需要先計算2×3=6,然后再計算8-6=2。有的學生在實踐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直接按順序計算,得出結果等于18,那就是計算錯誤了。第二,單純的計算錯誤。除了在混合計算中搞錯順序之外,還有一類錯誤,就相對比較單純,那就是單純的計算出錯了,因為計算不熟練,或者是不專心不認真導致的計算出錯。比如3×4-8,這個式子的結果應該等于4。有的學生不專心,算成了等于6或是其他答案。第三,書寫錯誤。在計算過程中,還有一些學生出錯的原因,和計算無關,而是在書寫上出現錯誤,從而造成了計算的錯誤。比如題目為8×3-4,有的學生在抄寫題目的時候,就抄成了8×4-3,和原本的式子不一樣,這樣計算出來的結果,自然就不是原式子的答案,從而表現為計算出錯的現象。
二、小學數學混合計算的有效教學措施手段
(一)創設趣味實踐強化學生鍛煉
在混合計算教學中,不能困于理論知識講解之中,需要結合課堂實踐,構建起趣味化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鍛煉,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第一,可以創設趣味計算游戲,組織學生實踐。具體來講,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算24點”游戲,對其適當的創新,設置一個“混合大運算”的課堂游戲,設計一些(數字為2-20)的數字卡片,每個人4張,讓班上的學生隨機去拿。在教師的隨機點名下,讓一個學生說出一個30內的數字,其他學生則利用手里的數字,通過混合計算,得出那名學生說出的數字。如有個孩子抓到了8,12,4,5這幾個數字,而被抽到的學生說出了24這個數字,那么可以計算得到4×5+12-8=24,也可以計算為5×8-12-4=24。第二,可以創設場景模擬活動。結合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場景,構建模擬活動,比如菜市場賣菜小販與買菜的顧客,超市里的收銀員與消費者等。通過模擬這些場景,設計混合計算問題,讓學生在模擬表演中實現混合計算的實踐練習,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教授正確的讀題方法,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
理解運算對象是計算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決定運算結果是否正確的原因之一。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運算的對象都非直接表明的,而是蘊含在情景條件中的。在過去,很多學生都免不了“粗心大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在讀題過程,這對于學生運算的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提高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運算的準確率。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教授學生正確的讀題方法,為學生正確地計算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勾畫這一讀題方法,如在“雞兔同籠”這一問題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明白了雞兔同籠的計算公式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讀題時將兔子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雞的腳數劃出來。當然,在相關的拓展題目中,教師還需要領導學生做額外的標注。如停車場三輪車和小汽車的計算,教師可以領導學生在“三”處標記“雞的腳數”,在小汽車處標注“四”和“兔的腳數”。而這樣,通過勾畫的讀題方法,教師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為后續正確的計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構建立體化可視化的數學課堂
對于混合計算的教學,要讓學生對混合計算的相關知識形成有效掌握,尤其是對于計算順序,更需要清楚了解。因此,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構建起立體化可視化的數學課堂,將學生引入到一個立體化的環境中學習混合計算。首先,可以基于多媒體構建課堂教學,將混合計算通過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比如對于14-8÷4×3這樣一個式子,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然后分步進行計算,突出計算的先后順序,先計算8÷4×3,再計算剩余的減法。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認識,讓學生盡可能牢固掌握計算順序。其次,可以給予生活案例,構建一個有關混合計算的數學情境,讓學生探究其中包含的混合計算問題,對相應的計算規則和方法形成掌握。最后,還可以基于微課,來構建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通過微課,將混合計算的相關知識設計成一個教學素材,在課堂上引入微課,組織學生觀看微課展開自主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和思考,加深理解認識。
結論: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小學生在混合計算的學習中容易出現一些錯誤問題。對此,數學教師要形成有效理解,把握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后對混合計算教學予以優化改善,促進學生的混合計算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伍淑英. 轉化思想在小學“數的運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5):231-232.
[2]賈鑫.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8):285-287.
[3]周玲. 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