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波
摘要:3-6歲是幼兒全面發展提升各種能力的關鍵期,我們要盡可能的給幼兒提供多種形式、多個渠道去實現五大領域。我園是一所以戲劇為特色的幼兒園,長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和交往能力。戲劇工作坊教師帶領少數幼兒圍繞特定的主題,經由肢體、聲音、語言等共同創作戲劇的角色、情節和情景,并在創作過程中反映自身的獨特經歷,通過創設情境化和游戲化的游戲活動,發展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提升了幼兒各種能力。
關鍵詞:戲劇工作坊;情境化;游戲化;能力提升
戲劇工作坊是指在專門的戲劇空間中,教師帶領少數幼兒圍繞特定的主題,經由肢體、聲音、語言等共同創作戲劇的角色、情節和情景,并在創作過程中反映自身的獨特經歷,發展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兒童戲劇教育組織形式。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中,教師通過使用一定的戲劇技巧與策略,引導幼兒對故事的角色關系、情節發展、場景等進行想象與即興創作,并在協商討論中共同解決戲劇沖突,從而不斷豐富與發展預設的主題框架,促使幼兒原有經驗的生長及新經驗的生成。教師主要是以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幼兒去表現、表達與創作,支持幼兒的想法與行動,與幼兒共同完成戲劇的創作。幼兒則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肢體、聲音、語言等調動自身已有經驗與同伴一起想象、合作,共同創作戲劇的角色、情節和情景,并在行動中表達出來,以鍛煉自己思考、解決問題及協商合作的能力。 戲劇工作坊注重“做”戲的過程,而非“演”戲的結果。在戲劇工作坊活動中,一般是四個游戲環節,在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有目的的去設置游戲內容。讓幼兒在玩中體驗情境,在游戲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一、根據幼兒狀態設計動靜不同暖身活動,將幼兒帶入戲劇游戲狀態
暖身活動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動機,幫助幼兒放松身心,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暖身活動的形式有多種。教師可以根據戲劇工作坊的主題選擇相關的戲劇游戲,也可以用律動的形式或用聽音樂、觀看視頻或圖像的方式讓幼兒熱身;還可以用問答的形式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對戲劇主題的思考與表現。在選擇暖身活動時,教師可以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1.幼兒的整體狀態
戲劇活動開始前幼兒是亢奮還是沉悶?如果幼兒比較興奮,則可以組織偏靜的、舒緩的、放松的暖身活動。相反,如果幼兒情緒不高漲,表現很沉悶,則可以組織偏動的暖身活動。
2.與當前戲劇活動主題的有效結合
暖身活動最好能與戲劇工作坊的主題相關,這樣除了能起到經驗鋪墊的作用外,還能使環節間自然地過渡。
二、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主要是指通過身體造型、裝扮及道具使用等,扮演特定情景中各種虛擬的角色,也就是通過“假想”,塑造角色靜態的身份、外形以及動態的行動、語言和聲音等。在此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個性化、多樣化的表現,表現出不同角色的特點或同一角色的不同形象。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幼兒塑造角色。
1.營造良好情景,帶入幼兒進入角色表現
教師可以通過使用道具或裝飾物來營造情景,烘托氣氛,讓幼兒如身臨其境,并信以為真。比如,在戲劇工作坊“水果家族”中,教師就通過播放音樂《水果歌》、擺放各種果樹,來營造“果園”的氣氛,使幼兒更容易想象并表現各種水果。
2.幼兒語言表現、肢體動作和表情的有效發展促進角色的精彩再現
幼兒表現出更強烈的與同伴交往的需求,在選擇工作坊內容時要選擇那些表現人物之間團結、友愛的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內容。同時還可以進擇那些幼兒具有生活經驗或者感興趣的短小歌謠。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參與表演的積極性,而且也容易表現出歌謠的內容。同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幼兒大膽想象、交流推進情節創作
情節創作包括場景的創作、沖突的產生與解決,是依據一定的故事線索,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媒介對戲劇中的場景、故事情節以及角色關系進行想象與創作,并對戲劇沖突作出批判性的思考。
1.場景的創作
教師根據戲劇活動的主題事先布置室內環境,準備相關的背景圖片或背景音樂,幫助幼兒更好地表現某一場景。例如,在戲劇工作坊“大灰狼來了”中,教師提供了大樹、小房子、以及小兔子家里玩具等為幼兒營造大灰狼來到小兔家的情景。
2.沖突的產生
戲劇沖突是教師在設計戲劇工作坊活動方案時預設好的。在活動中產生沖突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外來角色的引入和“神秘”之物的引入。外來角色的引入可以分為直接引入和間接引入。直接引入是指教師扮演角色或通過語言引出某一角色直接介入到活動中。比如,在戲劇工作坊 “游樂場里的小鴨”中,教師扮演的鴨媽媽突然不見了,一群鴨寶寶應該怎么辦呢?教師為幼兒直接創造沖突。讓幼兒去想象去交流。
3.沖突的解決
沖突的解決是戲劇工作坊活動的特色和主要任務,也是提高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和幼兒既可以選擇“出戲”的方式,圍坐成半圓,討論戲里的問題;也可以選擇不“出戲”,以角色的身份即時、即興地發揮和表現。在協商、討論時,教師不要急于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積極傾聽幼兒的各種奇思妙想,不做過多干涉,直至達成共識。然后,引導幼兒將討論的方案落實在行動中。比如,在戲劇工作坊“小鴨的故事”中,當鴨媽媽離開鴨寶寶后,教師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營造有利于幼兒討論的環境,用啟發式的語言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共同 創編故事情節,推動情節發展。
四、分享與交流
戲劇沖突解決之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分享與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想法及扮演某一角色時的內心體驗,并對自己的行為作出簡單的評價。在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時,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并告訴幼兒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教師在對幼兒的分享交流時,注重鼓勵幼兒說完整話,聲音洪亮。如果有的幼兒并不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也應尊重其意愿。教師應該營造一種安全、寬松、民主、開放、自由的心理氛圍,使幼兒敢言、善言。為了使幼兒真正成為戲劇創作的主人。在戲劇工作坊的游戲中應本著尊重幼兒,讓每一名幼兒在游戲中自由表現、釋放自我,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來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李季湄 2012年
[2]《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 張金梅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