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此時的發展需求,學生的主導地位需要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一切教學計劃的創新和方案的調整都需要以理論為依據,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良好的數學思維和清晰的邏輯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完善身心素養,除了提升學科成績之外,教師還應該意識到課堂互動的重要性,構建和諧的溝通氛圍,促使學生不斷掌握解題技巧,全面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互動教學;小學數學;應用策略
小學時期的學生尚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缺乏自主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更難以表達心中所想,使得教學方向產生偏差。由此可見有效的溝通對于數學教學而言十分重要。教師只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大膽質疑,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才能消除外界環節對其身心發展的干擾,在和諧的情境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解題效率。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提出幾點互動方案,以供參閱。
一、設計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課堂互動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具備提出問題、參與解題的意識,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溝通,提升互動頻率,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導地位并不明顯,教師常常借助個人的教學經驗將數學的概念知識、公式定理等直白地講解和分析,數學知識本就錯綜復雜,學生很容易在這樣被動學習的氛圍下喪失主動學習的欲望,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和心理。
比如,在進行“混合運算”一課的學習時,本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帶領學生思考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混合運算的題目運算順序,掌握嚴謹的數學邏輯,在互動當中學習新的運算法則。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吸收并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課前預習題目,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活躍學習氣氛,使其思考“在我們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接觸過的計算方式有哪些?”“大家有沒有想過當這幾種計算方式同時出現在一個題目當中,應該先算哪些?后算哪些?”通過這樣的課前問題,學生展開探討互動,教師隨即引導大家走進課堂,明確整式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知道在沒有括號的算式當中,應該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減法,在活躍的課前問題互動環節當中激發探究欲望,深化學科思想。
二、結合信息技術,創新互動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科教學得以穩定發展的關鍵。小學時期的學生思維尚處于發展時期,生活經驗淺顯,環境對其身心成長具有一定的影響。此時教師的互動教學形式如果過于生硬,很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下的他們難以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他們此時對未知事物好奇的心理,將信息技術元素融入到互動環節,拓展互動的范圍,豐富互動的形式,營建出獨特的學習氛圍,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之處。
比如,在進行“觀察物體”的學習時,本節課主要考察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由于觀察的都是立體圖形,學生在理解起來會有些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立體圖形的分析情境,帶領學生認識不同圖形的前面、上面和右面,展開合理的分析,促使其完成各個方向的探討和互動,培養其主動交流,善于合作的習慣。進而預留課后復習任務,結合信息技術創新互動形式,在多個學習平臺的輔助下,完成有效的課后習題分析,讓大家積極發言,詢問“你看到的正面圖象是怎樣的?”“右面的圖像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借助信息技術消除溝通障礙,隨時隨地進行有效 互動交流,得到正確的題目答案。
三、開展小組合作,實現深度交流
在尋求有效互動策略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性。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知識儲備和邏輯能力不同,對于同一問題的理解角度也所區別。為了提升互動的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其在小組當中完成有效的互動交流,感受到個人思維發展程度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多樣解題思維,從而實現深度交流,彌補自身的思維漏洞,培養競爭與合作意識,實現互動教學的真正目的。
比如,在進行“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時,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深化學生的數學思想,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使其具備敏銳的數據感知,結合提出的問題選擇恰當的統計圖,清晰展示數據。為了實現深度交流,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學習小組,設計主題探究任務,“統計所在城市去年各個月份的平均溫度數據情況,完成相應的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制作?”針對這一問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反復互動交流,根據自身能力參與到數據的搜集、計算、資料整合和最后的圖表完善環節,在這樣的互動氛圍當中感受到每個人處理數據的方式差異,找尋到更好的數據分析辦法,從而逐漸完善學科思維,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意識到互動教學的重要價值,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努力尋求更多的實踐方法,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數學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秀麗.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20(S2):24.
[2]張新杰.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讀寫算,2020(3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