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推進,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成為農村小學校長工作的重點。小學生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農村小學校長要在這個時期提高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實現教育理念的實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首先對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農村小學校長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策略,希望對促進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長;德育教育;思考
引言
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對他一生的幫助都是巨大的,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無法辨別生活中的是非,這會造成學生形成錯誤的品質,不利于學生以后的長遠發展。因此作為農村小學校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小學生加強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提升,達到科學發展的目的。農村小學校長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也有利于我國全民素質的提升,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促進社會的快速高質量發展。
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校都致力于提高文化課成績。文化課教育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農村小學校長和教師認為學業成績是唯一評估學生的素質的標準,教育部門沒有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這主要體現在德育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少,一些學校甚至完全取消了德育課程的設置,德育教學效果不容樂觀。
2.沒有與家長,社會建立有效的聯系
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僅要依靠學校教育,還需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同時也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當前,學校與家長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沒有建立有效溝通的橋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比較多,家長不能及時并很好地配合校長的開展工作,并且由于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寵壞太多,這使孩子成長受到很大限制。一些家長沒有有效陪伴孩子,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等,這些都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3.德育教育方式單一,學生不感興趣
目前,小學德育的發展還不太正規,許多農村小學校長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都按照傳統模式,在教育方式上缺乏一定的創造力,德育教育方式歸于單一,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導致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學習缺乏興趣,極大地影響了德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不利于農村小學的精細化管理。
二、農村小學校長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1.通過學科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由于目前小學生的教學負擔過大,教材數量比較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受到限制,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的德育效果和質量,農村小學校長應敦促學科教師遵循道德認識的概念,并結合學科教學。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整合一種教學理念,旨在通過知識的力量來教育學生。有必要使用角色的表情、動作和心理描述來體驗主角的心理活動,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含義,進行高效的德育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體育鍛煉來培養學生的毅力、體能和團結合作的崇高品質。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認識圖形時進行仔細的觀察,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并將生活的現實情況與學習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美術課程的教學,可以結合本地特色風俗或建筑展開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建立家庭、學校、社會共管制度,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新時代背景下在學生德育工作中,僅僅靠農村小學校長在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學校要與家庭,與社會要共同努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要及時制止,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行為認知,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與進步。為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動,農村小學校長可以就此召開家長會,將素質教育中重要的德育教育思想傳遞給家長,使家長們認識到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只有學生在成績、德育方面全面發展,才能不斷促進社會進步,實現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校長也可以借助法制副校長的力量,適時為學生召開法制講座和校會,及時為學生解疑,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心理輔導,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總之,此時校長應充分發揮紐帶的作用,真正把學校,家庭和社會聯系起來,為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共同努力。
3.加強日常管理,注重科學評估
農村小學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整合以德育人的德育教育理念,其前提是在進行學校管理的同時建立健全的學校管理體系。學校管理制度不僅要發揮約束學生的作用,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和文化差異等,重視人文關懷,重視道德教育,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以培養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例如,在日常學校管理中,有必要根據《小學生行為守則》制定適合學生的管理系統。從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入手,制定考核標準和方法,然后根據考核結果,對一個月內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這將成為考核優秀班主任和文明學生的重要標準。在評估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也可以自我評估,也可以在學生群體之間進行評估,也可以由農村小學校長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這三項評估的結合確保了道德教育理念的有效實施,提高了其科學性和可靠性。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生年齡尚小,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如果農村小學校長在此階段未能向學生傳輸良好的教育理念,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德育教育理念的培養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農村小學校長要建立通過學科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加強學校與家長,社會的關系、加強日常管理,注重科學評估,以有效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有效提升,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惠敏.淺談德育管理工作中小學校長的角色定位[J].小學教學參考,2019.
[2]王文德.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亞太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