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潔
摘要:新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以生為本,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很好的融合這個理念,將課堂主角變為學生。然而,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沒有發揮出最大的效果,本文將就這一問題展開探究,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以及成長特點,簡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并且有利于他們在學習中加強自身優勢,彌補不足。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是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可以有效體現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小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教學的高效性。但是就目前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這個不僅僅是小學生之間沒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而且教學目標也不明確。除此以外現在的小組合作很多都浮于表面,過于形式化,并沒有真正發揮出小組合作的實效。筆者總結了幾點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好的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
一、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進行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采用組隊形式展開對知識的探討、總結、發言,并以小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小組人員分配的時候要注意人員選擇,承認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并從心里尊重他們的不同,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基礎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等不同均衡配比,使得各個小組實力相當,各小組之間的綜合水平也基本持平,組與組之間可以達到公平競爭的局面。
小組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同學在小組內互相幫助,互相進步,共同解決問題,促進課堂的高效完成。所以在進行人員分組的時候,筆者不僅是看同學的意愿,更注重均衡整個小組的綜合素質。比如筆者會將同學按照成績、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分類,然后在構建小組的時候,將盡量使每個小組內的成員都有各個特點的人員存在,讓活潑的帶動沉穩的學生展開思維,沉穩的影響活潑的學生沉淀心性;成績好的帶動中等成績的同學,中等成績的同學也可以帶動學困生的進步;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分享學習經驗,幫助組內其他成員擴展思維,達到共同進步。這種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模式,既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又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二、科學設計小組任務,創造合作機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的,那些簡單的學習任務就可以讓小學生獨立完成,避免他們過多依賴其他人,形成思考惰性。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任務分配到每個人,鼓勵他們在組內展開討論,讓他們互相幫助、共同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在五年級上冊“倍數與因數”一課的學習中,筆者就組織四人為一個小組展開學習,簡單了解了何為倍數、何為因數,以及倍數和因數的關系,接下來筆者就借由小組合作的優勢布置如下任務:每個組在3分鐘內,準確區分出以下4、8、132、6、32、56、24、48、108、72、54、36、68、84、96、12、66、124、76、20等20個數字中,哪些是4的倍數,哪些是6的倍數,哪些既是4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任務布置下去,每個組可以根據組員情況進行分工,有一人負責找出4的倍數,一人負責找出6的倍數,一人負責前邊兩人不太確定的數值進行計算并記錄,最后一人負責整理出4和6共同的倍數并控制時間調度,這樣下去每個人都有任務,也都必須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這樣既保證了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也可以激發小學生尋求合作的欲望,達成共贏。
三、優化合作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時候可以根據每個階段或者教學內容的不同,對小組合作方式適當調整,以防小學生對合作學習活動產生憊賴心理,也可以讓學生保持新奇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
優化合作方式,可通過調整合作規則達到這一效果,讓每個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以及承擔相應的責任。就如筆者會根據學生表現不定期輪流當組長,這樣可以全面全面了解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組織者”肩負的責任,學會在合作中承擔責任。“組長輪流制”可以讓學生們產生危機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組內形成良性競爭,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刺激小學生快速成長。
以上是筆者的淺陋觀點,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可以使得小組合作更具科學性和有趣性,激勵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另外,小組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小學生融入集體,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許霞.關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與研究[J].智力,2020(33):101-102.
[2]徐銀.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J].讀寫算,2020(3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