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鳴
摘要:伴隨著信息技術在近些年來的飛速進步,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受其影響,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的新態勢。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效率,通過立足客觀的教學改革與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高效率、高質量的初中初學課堂,進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圖文結合;師生互動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中,抽象化的數學概念與理論,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這無疑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會嚴重的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信心。信息技術支撐下新型教學模式,即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為直觀的接觸到教材中涉及到的重難點內容,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將這些內容以視聽結合、聲情并茂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看得見、聽得到、想得通。因此,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打造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課堂,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營造多元化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課堂代入感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所掌握的學習方法與數學思維還不夠完善,很難利用抽象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進行初中數學的學習,面對這種局面,學生難以有效的構建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自信,進而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學情境的營造,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通過播放精彩視頻、展示趣味動畫以及聲音傳導的方式,將學生代入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時,這節課的知識點涉及到兩種數的認知,即“正數”和“負數”,對學生全面認識數,具有促進作用。本著“營造多元化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課堂代入感”的教學理念,我立足于教材中的“本章引言”,利用視聽結合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了契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即“在視頻中表現了寒冬臘月與酷暑三伏的溫度差異,涉及到了正負數知識;產量增長率的變化涉及到了正負數知識。”學生在瀏覽視頻過程中,產生了深深的代入感,對于正負數的知識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除此之外,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結合教材進行了聯想,并且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樹立了生活化學習思維,在初中數學課堂與實際生活運用中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學會了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入到數學課堂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利用圖文結合的優勢,提升學生空間想象力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幾何領域的知識點,這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傳統意義上的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在黑板上以畫圖的方式,在課堂上將幾何內容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寶貴的課堂時間,并且由于手寫的方式效果不盡如人意,影響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的顯著優勢,在課前就將需要學習的幾何圖像準備完畢,在課堂上進行直觀化的展示,不僅可以省去很多時間,還有利于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到幾何知識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這節課的知識點包含豐富的幾何知識,是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推進器”。本著“利用圖文結合的優勢,提升學生空間想象力”的教學理念,我采用圖文結合中展示圖片與動圖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了幾何內容,即“有些幾何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他們的各部分都不在同一個平面之內,它們是立體圖形。”而后我展示了動態圖,將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呈現在多媒體課件上,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到幾何圖形展開圖的形態。與此同時,我為學生簡單講解了學習立體幾何的一些小竅門,即“通過觀察動態圖,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從腦海中提取出相關動態圖,就可以對立體幾何內容有一個大致的認知,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礎上,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立體幾何的學習方法,還有效的加深了學生對于幾何圖形的認知。
三、注重與師生互動融合,提升學生學習活躍度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設備,不僅可以充分的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與獲得感,還有利于在師生互動的加持下,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師生活動的有效進行,有賴于教師樹立生本觀念,并且尊重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且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進行高效的探索與了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探索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當將多媒體教學與師生互動結合起來,切實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這節課的知識點是學生學習代數知識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運算能力的關鍵內容。本著“注重與師生互動融合,提升學生學習活躍度”的教學理念,我首先引導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關鍵概念的基礎上,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索。而后我與學生圍繞教材中涉及到的具體實例進行了師生互動,包括“用一根長24厘米的鐵絲圍城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學生根據教材中理論內容闡述的方法,首先將正方形的變成設為“x”,而后根據提議列出了等式,運用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將所列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了出來,得到了正確的答案。在此基礎上,課堂氛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活躍,學生在師生互動過程中不僅增強了自身的課堂參與感,還在交流討論中發現了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進一步學生鞏固了自己最新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識。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有力的技術基礎,也豐富了我國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模式不僅具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的獨特優勢,還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高效教學,切實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實現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廣德.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J].考試周刊,2015(21)
[2]李惠忠.借助信息技術,生成多彩數學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2015(07)
[3]李惠忠.借助信息技術,生成多彩數學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