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如志
摘要: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并指出要將核心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地理核心素養關乎著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是他們在以后進行更高維度學習的重要基礎,具備十分深遠的影響。因此,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出發點,并以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來進行輔助,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創新教學;實踐探究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導向,利用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高效的地理教學,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1]。地理學科中的核心素養集中體現在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等方面,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能夠促使學生認知和了解世界環境和區域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感知世界的美好。
一、夯實基礎,培養地理思維
基礎知識是所有學科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培養地理思維這一素養的前提便是做好基礎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理解基礎知識概念,之后才能正確應用這些知識[2]。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透徹分析教材,根據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教材中的教學目標、地理概念及配套案例等選擇教學內容,將課本上的這些基礎知識“吃透”,初步形成地理思維。其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做好歸納和總結,將各個知識點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網絡,這需要他們在每學完一節課、一章節乃至一本書后進行相應的總結,并將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匯總在一起,從而將初中所學地理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善的地理思維。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究各個大洲及其相關國家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對比法記憶知識點。首先,教師帶領他們對非洲、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的面積、位置以及氣候等進行分析,這一環節可采用自主看書學習和小組討論歸納的方式完成。其次,讓他們以圖標的形式將歸納總結好的異同點詳細地列出來,圖表中應包括各個大洲及對應國家的人口、面積、文化、風俗、經濟的詳細信息。最后,教師以關鍵詞為連接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降低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難度,讓他們掌握得更加牢固和系統。
二、構建區域認知結構,增強學生對區域的認知能力
在地理核心素養中,區域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體是指以空間為載體,提升學生對地理環境的認知思維和能力。就初中生而言,本身缺乏學習的經驗,認知水平也不夠,在對某個地理區域學習時也存在片面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巧設懸疑,引導學生分析區域的不同的特點,在分析和探究過程中,逐步構建區域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3]。
如《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這一內容,其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知識的第一節課程。教師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構建區域認知結構顯得很有必要。學生并沒有形成明確的思路。在開展該節課程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置課堂的導入環節,比如在課堂開始前向學生展示亞洲的名勝古跡以及自然風光,喚醒對亞洲的自豪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何描述一個大洲的位置?”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隨之總結,通常從三個方面描述大洲的位置,如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學生學會了描述大洲的方法,即使有一個陌生的大洲,學生也能夠自主地完成對大洲位置的描述。
再比如:如何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和相互關系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亞洲的自然環境特征時,強調初中階段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有地形、氣候、河流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互相作用。如地形影響河流的流向、流速等,所以受地形的影響亞洲大部分河流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復雜多樣的地形又影響到氣候的復雜程度,氣候也會影響到河流的流量、汛期等。從而引導學生構建分析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的一般思路,有效增強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三、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溝通,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影響其教學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即使是在核心素養下,依舊有部分教師采用單一與刻板的教學方式,致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乏味,師生之間也缺乏有效的互動與交流,致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被影響,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下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在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上,開展生動、趣味和高效的教學。而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構建初中地理新課堂的基礎。具體做法如下。
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日常教學交流,在與學生建立相對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切實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和對于地理知識的認知,進而為后續教學開展的內容設計提供一些參考。而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教師應該具有個性化培養的觀念,使得在進行日常教學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針對性地培養和教育,這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高效開展非常重要。此外,有效溝通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定的依賴和信任,這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重要影響因素。再則,對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構建核心素養下的地理新課堂,教師必須要注重與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和交流,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結束語
總之,在地理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地理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落實學生對地理區域的認知能力、逐步形成人地協調觀念等,從而實現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倩.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20.
[2]張浩.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27):54-55.
[3]李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教學改革路徑探討[J].地理教育,2019(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