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丹
摘要: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載體,是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圖所表達的內容是較為豐富多彩的,凡是在實際的地理環境中具有的空間分布現象,都可以通過地圖來加以繪制,而在日常的地理考試中,大部分題都需要以地圖作為輔助來進行解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普遍教學工具,是學生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識圖能力的高低,也決定著學生能否學好地理這一門學科。因此,在當今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需要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識圖技能,教會學生通過觀察和閱讀地圖的信息行來進行解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讓學生“死讀硬記”學習,不如教會學生方法技能,讓其自行探索做題的奧秘。基于此,本文將從描圖與教學相結合,形成圖象記憶、繪圖與教學相結合,鞏固圖象記憶、切圖與教學相結合,內化圖象記憶三個方面來闡明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圖技能。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中教學;識圖技能;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將“圖與字”相融合,首先是“文圖融合”從文字中讀到圖片,進而構建基本框架;其次是“圖文融合”從圖片中抓住題目所要表達的關鍵信息,進一步理解題目所要表達的含義,最后是“棄文讀圖”,學生看到圖可以說出題目的主要信息,同時進行相應的延伸和拓展。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可以最終把所學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圖象記憶,進一步提高解題效率。為此,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高度關注地圖在這門課程學習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引導學生靈活掌握讀圖的方法和技巧,主動跟隨教師的思路歸納,總結地理課程學習的規律和技巧,探索符合自己的學習模式,深刻感受地理課程學習的魅力,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一、描圖與教學相結合,形成圖象記憶
描圖法,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學習初期,教師引導學生將課本上和地圖冊上的圖“印”下來,通過描圖初步形成圖象記憶,此外,在描圖的過程中,學生的相關知識得到了強化,其用圖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1]
例如,在學習“洋流分布”相關內容時,由于各個地方洋流的成因以及方向的不同,學生很難通過單純的文字學習來記住,此時則需要與圖形結合來進一步的加深印象。教師此時則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全球洋流的分布圖,通過描繪簡圖來大致了解全球洋流的分布情況以及方向,初步形成圖象記憶。當學生繪圖完成后,教師則可以以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將圖與題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部分學生所描繪的圖進行展示,這樣一方面鼓勵了學生,另外一方面也營造出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將知識點在不經意間進行了反復記憶,可謂是一舉兩得。而且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之下,大多數學生還能在學習中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學習方法,主動克服學習活動中的困難和挑戰,突破自我,推動地理教學取得更多實質性的進展。
二、繪圖與教學相結合,鞏固圖象記憶
在地理學習中,能夠繪制出一幅圖,其價值超過了瀏覽數十幅圖,在地理學習后期,學生需要做到的,就是可以通過文字繪制出相應的圖,如地形圖、等值線圖、餅狀圖等,從而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圖象記憶。[2]
例如,在學習“太陽光照”相關內容時,學生要想進一步理解太陽光照對不同經緯度的影響,就需要通過作圖來進行學習。由于不同的時期,即使是同一地點,太陽的光照情況也是大相庭徑。春風和秋分時,由于太陽直射赤道,因此晝夜會出現等長的情況;而在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上,地球越往北就會出現白晝越長的情況,因此,在北極圈內會出現極晝現象,而南極圈在夏至日時則是極夜;在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地球越往南就會出現白晝越長的情況,因此,在南極圈內會出現極晝現象,而北極圈在冬至日時則是極夜。當學習了文字知識后,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將書本上所學習的文字知識以“圖”的形式繪制出來,從而進一步加深對太陽光照相關內容的理解。在這種動手動腦結合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不僅能夠靈活掌握理論知識,更能夠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深刻把握地理課程學習的本質,主動突破自身思維的局限,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
三、切圖與教學相結合,內化圖象記憶
所謂切圖,就是需要學生通過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將一副大圖切為“塊”,提取有用信息并了解其自然情況,人口情況等,從而進一步進行答題。切圖法需要學生日積月累,反復記憶,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耐性和毅力。[3]
例如,在學習《產業區位因素》一章的內容時,學生除了需要了解基本的產業區位的影響因素是什么,還需要了解造成這一影響因素的原因包括什么,不同的區位之間的相互影響如何。該部分內容,需要學生結合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來進行學習。從前種桑養蠶業作為我國江浙地區的傳統農業,而如今“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桑蠶業從江浙地區轉移到了廣西,這一轉移正是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決定的,充足的陽光與降水,以及交通運輸、市場、政策法規等是成為這一轉移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剖析出深層次的內容,才可以在解題時得心應手,將知識內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素養。
結束語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學的改革,高中地理教學應當與時俱進,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地理學習的方法與技巧,摒棄傳統地理教學中“純文字教學”的錯誤觀點,做到“圖文相融”,同時還應避免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灌輸知識而不培養社會品質。因此作為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材料和學習空間,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把握住教學重點,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而作為學生,應當積極配合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做到快樂學習,掌握學習技巧,在付出中收獲回報,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維平.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分析[J].學周刊,2020(06):42.
[2]楊秀琴.高中地理教育教學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86-187.
[3]劉應明.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1(S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