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敏霞
摘要:數學是特殊的文字符號,數學知識抽象且復雜,學生在學習時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導致數學學習興趣逐步衰弱。面對這種現象,教師需要科學滲透數學文化,指導學生追尋數學文化足跡,自主汲取數學知識。以數學文化為切入點,分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滲透數學文化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方法
構成數學知識的要素多種多樣,數學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種。教師在施教時將數學文化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用數學文化解釋數學規律,可以轉變學生眼中固有的數學印象,豐厚數學課堂文化意蘊,一改刻板狀態,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進而愛上數學文化與數學學科學習活動。
一、通過現象看本質,揭示數學知識歷史淵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果教師一味地參照數學大綱及教材講課,未曾揭示數學理論知識點起源與發展歷程,便會使數學課堂枯燥,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很多小學生是用感性思維思考問題的,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點時,若能穿插數學知識起源故事,便可活躍數學課堂。例如,在教學“時間”概念時,教師可聯系古代計時方式,結合小故事及時間單位演變過程,為學生播放沙漏計時視頻,并表明“時辰”與“分鐘”間的關系。同時,教師還可向學生提問:是否知道十二生肖都有什么?借機引入《12生肖之歌》,說明“子鼠丑牛”對應的分別是“子時”與“丑時”。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機械與電力知識飽受人們關注,所以便產生了“石英座鐘”以及“電子表”。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領略多種多樣的鐘面,認識時間刻度,促使學生掌握識別時間的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準備秒表,帶領學生感受一分鐘的時長以及一秒鐘的時長,促使學生意識到時間的寶貴,警醒學生珍惜時間,充分支配可利用時間,進而豐富自身知識體系,提高各學科學習水準。
二、結合數學名人軼事,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小學時期的學生,普遍都喜歡聽趣味故事。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數學名人故事融入數學課堂,發揮案例作用,吸引學生深層次感悟數學文化。教師在講解有關“圓的周長及面積計算”知識點時,可以為學生講祖沖之和圓周率的故事:古代的數學研究條件較為有限,缺少專業的數學計算工具,但祖沖之依舊創造了圓周率史上的“神話”。該項數學成就在全世界范圍內領先,要比歐洲的相關發明早一千年。讓學生明白數學學科學習,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具有邏輯思維,堅持“手腦并用”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再如,教師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點時,還可以穿插西周數學家商高的趣事,其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理念。這一成果的問世,領先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五百年左右。數學知識難度高,但是自古以來的諸多數學家卻常常鍥而不舍,在這些名人身上折射著令人欽佩的鉆研精神,值得當代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名人故事,讓學生接受數學文化熏陶,刺激學生調動思維,向數學家們致敬,掌握數學學習技巧,從而在學習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夯實數學學習基本功,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為后期深入鉆研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三、聯系生活數學文化,感受數學實用價值
現實生活中處處都隱藏著數學知識。然而,小學生由于缺少生活經驗,常常忽略生活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為此,數學教師就應帶領學生深度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文化,促使學生領悟到數學在現實中的作用。例如,數學中的平移知識、旋轉知識和軸對稱知識在生活中就處處可見,教師可通過圖形教具演示平移運動和旋轉運動,指導學生觀察圖形運動前后的改變,并提問學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軸對稱知識?”學生回答:“旋轉木馬、剪紙窗花及對稱的高樓大廈等。”此時此刻,教師還可以出示故宮建筑圖,讓學生意識到中國古典建筑中蘊藏的對稱美。再如,教師還可以展示飛機圖片,感受到對稱在交通領域的實際應用。教師在發揮圖片優勢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參加手工制作,指導學生親自體會數學的實用性,讓學生更樂于學習數學知識,立志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高效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四、有效利用課后任務,感悟數學文化
要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意識到課后練習對于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作用。許多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任務時,都是機械地布置教材上的練習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發散思維。要想滲透數學文化,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元素,以及各種生活場景中包含的數學文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了解蘊藏在生活中的數學文化,才能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來促進自己內在文化素養的形成。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外練習任務時,除了要布置一些基本的數學練習題外,還應當布置一些開放性的數學任務。開放性的數學任務包括搜集各種數學知識背后的故事、制作各種數學模型,以及進行各種數學觀察記錄測量等實踐活動。這些充滿趣味的數學任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做題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增強,確保學生在進行各種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展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實踐思維,促進自己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時,數學知識的講解以及數學文化的滲透應“雙管齊下”。教師要帶領學生通過數學現象了解數學本質,感受數學知識的淵源與魅力,并不斷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價值,升華數學情感,提升數學素養,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 郭芳芳.數學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融合的實踐思考[J].知識文庫,2021(13):27-28.
[2] 張碧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思考[J].求知導刊,2021(22):76-77.
本文系邢臺市信都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