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喜彬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高中數學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教學方式的變革是首要內容,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改革的效果。有鑒于此,本論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從精選例題解析、開展合作探究、引入現實生活現象多個維度入手,系統地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科學方法與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數學;教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2-
教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和使用的策略、方法、手段,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率和最終效果。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單一落后的方法和手段,綜合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實施多種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都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從根本上轉變思維方式,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提高高中數學整體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精選例題解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解題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從數學課程的主要知識內容出發,在模擬考試中選出各種數學例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例題分析、推理。本文認為,應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和探索,學習數學思維方法,掌握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例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中,本課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及性質,并根據其特點,設定解題訓練環節,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課上,筆安排學生做一些例題,如,已知指數函數f(x)ax(a>0且a≠1)的圖象過(3,π),求f(0),f(1),f(-3)的值;比較下列數值的大?。?.72.5與1.73,0.8-0.1與0.8-0.2,在例題布置之后,筆者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筆者會觀察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給學生一些指導,優化學習方法。如此,筆者通過例題分析,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開展合作探究,促進學生之間交流合作
合作是一種打破傳統封閉的課堂模式,積極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全面參與,實現新課改深度融合的創新方式。對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徹底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首先,教師應該全面、深刻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情況,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和能力發展,做到科學分組分配;其次要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互動,交換意見,感受體驗,積極營造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優勢互補,互幫互助。
比如,在講授“直線、圓的位置關系”時,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直線、圓之間的位置關系,掌握直線與圓之間位置關系的判別方法,因為課程內容包含很多探索性的內容,因此,筆者組織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筆者先把學生分成多組,每組五人。然后,筆者設計一個討論任務,任務下發后,筆者把這課堂交給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的方式來學習,深入掌握直線、圓弧的位置關系。
三、引入生活現象,鍛煉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生活情境”的創設,符合新課改提出的讓教育回歸生活的全新理念,最小化數學與生活距離,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同感。針對這一情況,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擴大教學范圍,主動觀察,發掘收集與學生生活經歷有關的各種例子、現象與數學融為一體,實現對生活情境的完美還原與有效創造,使學生融入熟悉的氛圍,進一步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與現實意義。發揮卓越能力。
比如,在講授“等差數列”時,本節課程的內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針對這種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增加了生活因素。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用生活中的現象去分析,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然后再對其中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越來越高。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設置課前預習,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高中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數學課前,不能以一種懈怠散漫的狀態去推動學生完成課程,因為這樣的教學狀態必然制約學生的進步,同時,也必然給學生的提高帶來全新的危機。高中生應該成為一個富有活力的個體,也在富有活力的同時,能讓學生在數學課上更加富有針對性,從而得到更大的超越。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與優化是實現高效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推動新課改深入開展的關鍵。因此,廣大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樹立科學的思想觀念和先進理念,抓住課程改革的發展變化趨勢,明確全新的目標與要求,從現實學情出發,進行思考、探索、實例分析,通過組織合作、探究、生活要素融合等策略的實踐應用,優化數學教學過程,終于使得整個高中數學教學在手段的推動下變得更科學、更有效。
參考文獻
[1]丁楚男.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意義與途徑[J].教育科學論壇,2021(23):16-18.
[2]劉金鳳.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體會[J].現代農村科技,2021(07):70.
[3]張蕓蕓.高考改革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21,19(2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