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俊紅
摘要: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難免會做錯題、記錯概念等等。實際上,做錯題并不可怕,它能夠促使學生不斷的反思和完善自我,因此教師應利用好錯誤資源,運用有效的手段,幫助學生不斷地改正與發展,發揮錯誤資源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課程展開了全面的分析,針對小學數學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行了探討,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探討
引言:
在數學教學改革中,教育者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研學,逐漸認識到了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挖掘和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呢?還需進行深入的探索,保證教學方法的可實施性及有效性。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利用價值
如今,在數學課堂上,錯誤資源的運用頻次不斷提升,成為了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錯題是普遍存在的。錯題的原因,或是由于知識掌握的不夠熟練;或是由于自身的馬 虎大意;或是對解題思路毫無頭緒。但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錯題,都嚴重制約著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打擊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教師對小學生數學錯誤資源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實際上,錯誤資源對教學的開展是十分有價值的[1]。一般來說,小學生數學中的錯誤資源有以下 幾種:一是由于小學生的馬虎大意。錯誤的出現的諸如審題失 誤、計算錯誤等;二是由于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如公式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運算錯誤;三是由于學生在題意理解上能力欠 缺而導致的運算錯誤。這些錯誤在很大程度上會存在同一性、普遍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很多學生的數學知識盲點是相同的。因此,對這些錯誤資源進行挖掘與講解,就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再次出現相同錯誤,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對同一名學生數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資源進行統計歸納,還能夠了解該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需要攻克的重要方向。這對后進生的轉化極有幫助。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優勢,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為后進生的轉變提供有效的途徑,還能引導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利用策略
2.1發揮錯誤資源優勢,樹立學生嚴謹態度
學生的態度也是影響數學學習效果的關鍵,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做題的質量,如果學生在做題時一味地追求速度,或者將做數學作業看成是一項硬性任務,則很難樹立嚴謹的做題態度,導致頻頻出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因為自己的馬虎大意而出現數學單位看錯、簡單數學運算結果算錯等較為“小兒科”的錯誤。很多時候,學生只會為錯題感到遺憾,但并不會對此有所重視。他們認為自己只是馬虎,但這個數學知點自己已經掌握了。而實際上,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體現在學生的運算能力上,更體現在學生面對數學知識的謹慎態度與科學精神上。因此,為了強化學生對數量單位的重視程度,使學生不再對“單位”的輕視而形成錯誤,教師可以用“單位陷阱專題課”的形式將學生容易忽視單位的錯題一一展示出來,讓學生加深印象。并且,教師可以將以往因看錯單位而造成的科學事故等案例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在錯題資源的利用中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2.2發揮錯誤資源優勢,充實新課教學內容
很多時候,教師會認為學生的錯誤資源是碎片化的。但當教師將眾多學生的錯誤資源收集起來,形成小學數學資源庫時,我們就會發現,這些錯誤資源其內部是存在邏輯性的,這些錯誤資源是可以構建起數學知識的完成體系的。因此,教師如果能夠在備課過程中,對學生數學錯誤資源庫進行梳理分析,將與本節課相匹配的學生錯誤資源提取出來,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就可以使新課展示在內容上更加充實而豐富。這就可以“先學生一步”,幫助學生將數學陷阱填滿[2]。例如,在學習《年、月、日》時,教師在對學生錯誤資源進行梳理時會發現,二月份是28天還是29天的這個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因此,在對該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在板書設計中,就可以把這一知識點放在更加醒目的位置,并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來,從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對這一概念形成深刻印象。
2.3發揮錯誤資源優勢,有的放矢精準提升
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即學生將自己的錯題整理在錯題本上,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對錯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定期對學生的錯題本進行收集、檢查。教師隨時了解學生錯題出現的情況以及整理效果,更細致地了解到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能使數學教學緊密圍繞學生的數學學習短板展開,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
下有的放矢展開數學學習。
2.4發揮錯誤資源優勢,幫助學生預防錯誤
要想有效解決學生做數學題經常犯錯的問題,教師可以從預防環節來入手,幫助學生提升錯誤意識,避免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進入誤區,從而出現不必要的錯誤。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將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就學會識錯、糾錯,進而深化知識理解,避免重復錯誤的出現[3]。例如,五年級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后,老師可以采用判斷題的形式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進而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內容展開深入探究并完成知識鞏固。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的立體圖形一定是長方體,這個說法正確嗎?學生積極地發散思維展開深入探究,有的說正確,有的說可能是正方體。接著,老師針對這個判斷題的描述,畫出一個去掉尖頂的金字塔,同樣滿足描述的條件,但并不是長方體。學生在錯誤中對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對長方體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結語:
實際上,運用錯誤資源的學科方法還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數學教學現狀,掌握新課程標準理念,將錯誤資源合理的進行整合,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運用有效教學方式,發揮錯誤資源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燕.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電腦樂 園·信息化教學,2018(5):0222-0222.
[2] 魏敏.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探討[J]. 基礎教育研究,2015,423(17):61-62.
[3] 謝峰,李宜艷.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 效利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32),148(0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