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
摘要:分層教學是一種兼顧學生差異性的人性化教學手段,在新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學生差異”的要求下,分層教學法受到了關注,并開始在多個學科中投入應用。教師們在實踐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不一,還處于摸索狀態。本文將介紹一些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實踐策略,希望能夠加速推動該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推廣。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策略
引言:
分層教學就是按照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將學情相接近的學生劃入到同一組中,教師結合各個組的綜合學習能力為他們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布置學習要求,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導。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無疑是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是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最好的體現。一般來說,分層教學的實踐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1.學生分層,制定針對性學習計劃
分層教學實施的第一步是對學生的學情進行摸底排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他們最真實的學習反饋,再將他們劃分到各組中,安排接下去的學習任務。如果在學生分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情了解有誤,將他們安排到了錯誤的小組中,那接下來的教學安排也將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上開展,結果可想而知。因此,一定要在學生分層的工作中慎之又慎,確保對每一名學生都有足夠的了解后再分組,不可馬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但在分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能按等級區別對待,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進行。高層次學生包括學習成績好、理解能力強、語文知識積累量豐富的同學,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一般、學習較努力的同學定義為中層次學生,學習成績差,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定義為低層次學生,并將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按1:2:1的比例分成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教師引導小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例如,教師要求語文背誦時,可以讓高層次學生先背誦,背誦完后去幫助指導中層次學生,教給他們一些背誦的技巧和方法,幫助中層次學生快速背誦;待中層次學生背誦完后,又去指導低層次學生,這樣層層遞進,互相幫助,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1]。
完成分組后,就可以為各小組分別設置學習計劃了。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解古詩《楓橋夜泊》時,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我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背誦古詩后,對古詩的含義進行分析和理解,對于背誦能力較差的學生,我會給學生背誦古詩的時間,不會過于強調時間,避免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學習壓力,學生在我的教學方法下,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調整古詩背誦的進度,使學生在相對舒適的學習狀態下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分層教學方法下實現個人語文學習能力的鍛煉加強。
2.作業分層,鞏固拓展知識兩不誤
在安排課后作業時,教師總是布置統一的作業讓所有學生完成,這固然能夠發現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但也會導致部分學生因無法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中的錯誤太多而失去自信心。分層設計作業是科學的,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布置的作業,只要他們能夠完成,便說明他們達到了教師預設的目標。由于作業難度貼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只要學生認真聽講,基本上都能完成,降低了作業的難度,學生更有信心去完成。
我在給學生設計語文課后作業時,會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他們的真實學情布置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作業。比如,學習了課文《爬山虎的腳》后,我會讓基礎層的學生在課下完成這樣的作業:抄寫課后詞語,反復讀課文,背誦重要段落。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能夠概括各段的文意。中層學生則需要完成綜合類的作業: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畫出爬山虎這種植物,搜集查找爬山虎的圖片,對照文章細節,感受作者的描寫之巧妙。嘗試仿寫句子和段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需要完成反思類作業:抓住文章字里行間的細節,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對比自己以往創作的描寫植物的作品,尋找不足之處,反思寫作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大水漫灌”、“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善于進行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轉變,可以使自身的語文教學講解更具成效,讓學生在差異化的語文學習模式下,探索出適合自身語文學習能力發展的最佳學習狀態[2]。
3.評價分層,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將自己定義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個人認知方面難免出現不足,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言語的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及時調整個人的學習狀態,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學習語文知識[3]。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優秀,會有一種學習方面的優越感,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個人學習能力較低,難以跟上教師知識講解進度。對此,我在教學中,我會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評價和指導。
例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對基礎層學生的評價主要集中于他們對生字詞的理解、造句能力、朗讀水平上。對中層學生,我的評價指出了他們對于文章主旨理解上的錯誤以及對文章內容分段的錯誤。對于高層小組中的學生,我的評價主要針對他們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總結以及延伸性思考上[4]。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為符合因制地宜的育人方針,促進全體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必須采取分層教學法。顯然,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已難以滿足教學的要求,盡管傳統班級授課制在人才培養方式上較為有效,但面對日益擴大的教育規模的同時,教學已經固化為一種模式,學生難以獲得人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分層教學的出現正好彌補了該方面的缺陷,正視學生間存在的差異,順應了他們的發展規律,能有效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黃彬.淺析分層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J].求知導刊,2020(15):44-45.
[2]藍碧群.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二年級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0(07):26-27.
[3]杜姣.因材施教,針對提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08):50.
[4]林愛娟.用整合的課程教兒童學語文——小學語文“群組合”分層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7(1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