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于瑛
摘要:現代社會科技不斷進步,我國已進入了信息時代,同時,隨著我國小學教育不斷改革創新,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要提升素質教育質量,特別體現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際效果,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語文知識的基本能力,本篇文章重點講述如何引導小學生對整本書閱讀,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語文教學
引言:新時代的到來,語文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本書的閱讀是對一本書的整體、細節進行閱讀。因此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教育,也是有了新的要求。一本書的整體閱讀規避了分散式的講解,更有利于學生了解整本書。
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教學課堂上的現狀
1、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較弱,自主學習意識較為薄弱,再加上此階段的學生貪玩、好動,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在閱讀中很難全神貫注,也很難集中精力,導致讀一會兒就會間斷,當繼續再讀時,又忘記了前面所閱讀的內容,所以又重新閱讀,即使整本書全部閱讀完畢,也不知道個所以然。其次學生感覺閱讀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自身閱讀量非常少,在詞匯積累方面也非常欠缺,往往會出現對文章理解偏差或對文章主旨把控不好的情況。
2、老師對于整本書閱讀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單一且枯燥。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更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但是部分老師雖然意識到了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中依舊找不到切入點,在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閱讀內容的增加,學生會感到閱讀的壓力,產生厭惡情緒,不利于整本書閱讀的開展。
二、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1、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閱讀之前,老師先要明確好閱讀的意義,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課本,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書,能夠給學生帶來明顯感悟的書籍,設定合適的全書閱讀目標是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前提。當然,在識別閱讀對象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到發展階段造成的客觀差異,教師還需要了解每個班級學生的閱讀偏好,即理解和反思閱讀的類型。各班學生喜歡什么樣的閱讀材料,然后針對閱讀的重要性,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書籍,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可見書籍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激發學生閱讀的最佳手段,例如,《少年與果子貍》、《三個強盜》等都是適合小學生進行閱讀的優秀繪本,這些深受小學生的喜愛,教師不妨從這些書本下手,如引導學生閱讀《三個強盜》時,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你們討厭強盜嗎?可是今天咱閱讀的這本書,卻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強盜形象,讓我們一起閱讀,去看看故事里的強盜是怎樣的吧"。帶著疑問,學生開始了閱讀,并深深愛上了這本書,學生從優秀繪本里面了解其中蘊含的故事道理,在繪本中學習道理和詞語。可見,興趣閱讀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2.制定閱讀計劃,提高閱讀效率
以往老師通常采用精讀的形式,因為閱讀對象短小,但是這點并不適用于長篇閱讀,長篇閱讀中,小學生需要對整本書的內容進行了解概括,一般情況下,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周期會很長,所以,首先是要保證學生在長閱讀過程中的興趣能長久堅持下去,這就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閱讀指導,并制定閱讀計劃,提高閱讀質量。首先教師在閱讀一本書時,需要精心挑選,如繪本《西游記》教師可以制定計劃,本周要閱讀完前兩章,然后我們進行小組PK,獲勝的小組給予獎勵。其次還有人物模仿比賽,模仿逼真形象的,也給予獎勵。學生們熱情高漲,都想在PK賽中更好的表現自己。一周結束后,教師如期舉行了比賽,在比賽中關于偷吃人生果一節,教師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西游記中的角色,如孫大圣、豬無能、沙和尚、唐僧和兩個學生一個個摩拳擦掌,拭目以待。每個小組表現得都非常好。這個閱讀方法深受學生喜愛。這種有計劃地閱讀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的發展歷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達到完善,整體意識,都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而整本書閱讀能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和寬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同時需要老師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迎合時代的進步,在學生整本書閱讀中,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有意義的閱讀。使整本書閱讀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閱讀感受,促進語文教學的正常開展。
參考文獻:
[1]戚淑雯.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課外語文,2021(10):73-74.
[2]吳延玉.淺談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外語文,2019(27):11+13.
[3]王海燕.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9(09):20.
[4]黃麗萍.談談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知識文庫,2019(11):103.59156049-A679-405E-BDDA-9DA9837ADF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