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蓉
【摘要】常態化的疫情防控已經成為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疫情防控意識,啟迪并引導學生逐步適應常態化的疫情形勢是每一個教師新的工作內容。思想政治教師作為引導學生思想發展的助力軍,要注重將疫情防控與思想政治課程有效融合。基于此,本文力圖通過“開學思政第一課”線上教學設計,對中職學校戰“疫”線上思政課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中職學校;線上思政課;戰“疫”精神
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中職學校積極響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多措并舉開展線上教學,全力保障教育的效果,對線上教學的實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而思政教師的具體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樂于接受并逐步自主、自發地參與到線上學習。基于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首因效應”,即“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針對當前中職院校學生學習主動性普遍較差、學習自控性相對較弱的特點,為有效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線上學習中,讓學生對教師設計的線上學習內容在最開始就有一個全新的、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勢必要突破傳統的網絡授課模式,讓學生改變固有認知并燃起學習熱情。
一、準確把握學生學情特點,是做好戰“疫”思政課設計的基礎
通過調查,學生在家上網課,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缺少教師的監管,學習效率有限
在家上網課,學生比較隨意、散漫,導致上課期間易分神想其他的事,甚至有應付“打卡”、假學習的現象;有些忘了記筆記或有時候不知道記什么,有的很快就會忘記;跟不上教師上課的節奏,來不及做或不會做的題目任意放過去,學習的寬度、深度都達不到。
(二)時間規劃不合理,時間觀念不強
個別學生在上課開始后仍未登錄學習平臺,教師反復提醒后才匆匆忙忙進入“課堂”,手忙腳亂,疲于應付。
(三)缺乏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必要儀式感
有的學生或躺或坐床上,在餐桌上、客廳茶幾上學習,干擾因素太多;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入腦不入心的弊端凸顯。
(四)學生缺乏理想信念
中職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學習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很多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思想政治的學習與提升。一些學生對于黨的基本路線、國家政策和基本理論不了解,容易受到網絡和社會不良輿論的影響。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契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精選戰“疫”典型案例,是上好戰“疫”思政課的重點
“疫”是堂生動的思想政治課,抗“疫”事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素材。教師要善用抗“疫”素材,講好身邊的人、事背后的“情”,通過“疫”中之“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利用辯證思維傳播抗“疫”正能量,使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在搜集選擇思政第一課的教學案例素材時,有許多讓人熱淚盈眶、感人肺腑、鮮活的人和事。趕往武漢高鐵上疲憊的鐘南山,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工地上日夜趕工的工人們,各路緊急馳援湖北武漢的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們、物流車隊,堅守崗位的人民警察、社區干部、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等。在國家需要之時,這些人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無私的信仰和行動綱領的感召下,匯聚成人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使得國家能夠迅速地戰勝疫情,扭轉嚴峻局面。在課堂上展現這些極具感染力的案例素材,更能夠引起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
三、做好線上教學過程設計,是上好戰“疫”思政課的關鍵
(一)巧立微議題,推進深度思考
開展適合中職院校學生深度學習的議題式教學模式,是當前中職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但在線上教學采用此種教學方法時,要進行適當改變。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提倡通過采取“微議題”的方式來引發學生思考,切忌“議題”太過寬泛、過大,學生抓不到話題、不敢興趣。教師要積極嘗試將“議題”融合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已知的學科知識來思考、討論議題。可將該微議題分解成三個層面問題,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突破口”,“引爆”原本枯燥的網絡課堂式思政課。
例如,在思政第一課“聚力戰‘疫’,共譜成長”的教學時,可以疫情防治中的思考為切入口,設置三個層次微議題:一是共戰疫,是什么觸動了我的心靈?二是齊努力,是什么支撐著我的學習?三是致未來,是什么需要我銘記于心?通過這三個微議題把課程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認識到疫情來臨之時,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意識到祖國在攻堅上的成就,以此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對祖國的自豪感。然后引發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思考:我作為一名新時代新青年,在疫情反復的形勢下,如何自我調整,完成使命,進而促進學生自身責任感與擔當的有效生成。
(二)巧融各專業,呈現校本資源
在課程云錄制期間,學校5大專業群、14個專業的20位學生代表參與了課程的云錄制。教師巧妙結合各專業特點,按專業群分享相關素材。例如,物流專業的學生分享了“快遞小哥汪勇”的案例,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分享了“雷神山,火神山”的案例……通過分享,讓學生感受未來從事的職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將戰“疫”一線事跡,包括學校教師、學生為抗“疫”所作貢獻的案例,收集整理,形成了非常好的校本資源。在課程教學整體設計時聚焦四個部分:一是戰“疫”,國家在行動。通過對一系列感人的戰“疫”場景回望,讓學生有所感悟,深入理解人生的責任與擔當。二是戰“疫”,學校在行動。從學校共產黨員率先垂范,到后勤保障確保周全,再到教師精心籌劃網課和嚴格防控確保平安,最后到學生共同行動,全校師生都在踐行交校精神,主動擔當,守護著一方,為疫情防控助力。三是戰“疫”,我們在行動。結合新課標的精神,引導學生從思想認識、科學精神、法治意識、日常生活、職業精神與公共參與等方面來提升自我,發展核心素養。四是校長寄語。校長從四個方面告訴學生要怎樣才能擔當起青春責任。
(三)巧引微互動,實現深度討論
雖然線上課堂的異地散布式特征導致學生無法與他人進行面對面溝通,但教師如果能利用好網絡平臺軟件優勢,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線上的微互動,讓學生實現“遠距離的隨時化”溝通與交流。在教師的引導、把控下,學生的網絡互動也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為此,教師要仔細研究多種線上溝通App ,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選取能夠促進學生線上交流溝通的模式,多舉并措,在豐富學生的探究學習體驗感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四)巧用微評價,反饋深度體驗
一是思政教師要充分利用線上網絡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示優點,這對強化學生線上學習能起到激發與鞏固作用。二是通過課堂微互動的方式整合教學內容,重視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思辨能力。三是可以結合線上授課內容進行課后微測試,及時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四、線上戰“疫”思政課堂教學反思及改進建議
回顧、反思疫情期間的線上思政課教學,發現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問題與反思
1.對“互聯網 + 教育”的認識有偏差,線上教育“一刀切”現象嚴重
部分教師發現,將傳統的授課教學方式照搬上網絡線上課堂時,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有部分教師在實施異步教學過程中,過多關注學生觀看視頻的時間和在線聽課時間,過于強化對學生的線上學習監督,而忽視了學生在學中的互動、反饋和效果。“本末倒置”的線上教學方式,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自覺,反而讓學生覺得線上學習枯燥、時間長、效率低,從而降低學生的線上學習欲望,甚至產生學習抵觸心理。
2.教師線上教學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學素養有待提升
中職學校現有的信息技術人員難以滿足任課教師對于技術指導的需求。網絡不穩定、直播平臺卡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表現過于活躍、網絡課堂失控等問題是線上課堂常出現的問題,教師的網絡教學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3.線上教學評價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明顯
教師僅依靠學生參與預設的問題互動、完成作業的質量情況來推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能對學生的真實學習所得與產生的問題進行有效估量。線上教學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師無法直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狀態進行全面觀察,而學生因各種復雜心理反饋出來的學習狀態可能與實際相差甚遠。基于各種原因,教師往往難以精準評估和把控線上教學的效果。
(二)改進與建議
1.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思政課教學資源
教師要營造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氛圍,轉變思政課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偏見,讓更多的教師接受、推動信息化教學。抓好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建設,組建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建設專業化團隊,匯集與思政課相關的各類網絡教學資源。
2.強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素養
一是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通過持續、系統化的信息化教學培訓來強化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意識,不斷促進教師掌握更多適合學生口味的信息化教學方式與手段。二是建好思政課教師“內訓”機制,組建校內信息化教學團隊,用“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的方式,全面激發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評比競爭意識。
3.轉變線上教學評價方式,優化思政課教學效果
一是對中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時,要考慮到教師現有信息化教學水平,側重對教學流程的流暢性、學生學習的互動性、教學效果的達成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二是轉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價。教師在做線上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時間、空間給教學帶來的影響,要通過線上現場互動、專題研討、作業或作品展示等內容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在長期疫情防控不減壓的大環境下,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師無論是在學生的思想引導上,還是在具體知識的傳輸上都肩負重任。為此,立足線上課堂教學場所,突破固有障礙,立足學情,深挖中職院校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興趣點,以此來重新構建全新的網絡線上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謝志平.疫情防控背景下職業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問題及策略[J].職業教育(下旬),2020,19(3):22-27.
[2]王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挑戰與機遇研究[J].作家天地,2021(20):85-86.
[3]趙星宇.線上教學在中職學校法律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
[4]孫瑞杰.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混合式教學的實效性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
[5]趙琳琳,覃海波.基于雙平臺的中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0(42):24-25.
[6]袁瓊賢.信息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探略[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4):201.
[7]駱翰益.中職學校思政課實施網絡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初探[A].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