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昌云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先鋒,必須率先以職業道德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機制建設和作風建設,造就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高素質教師隊伍,從而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青少年成長,為黨和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班人。
關鍵詞:新時期;師德師風建設;策略研究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教育關系著國家的未來,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千秋萬代。小學教育是初等教育的基礎,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而小學教師又是初等教育的領路人,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強新時代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小學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凡的意義。
一、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困局
(1)教師道德實踐空泛,道德自覺缺失
當今社會,一部分教師常常給學生灌輸一些“高大上”的德育理論,但其自身往往是思想素質落后和道德覺悟低下,道德實踐缺乏,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另外一些教師的德育建設僅僅局限于應付教育教學要求,并未把崇高的師德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更有甚者做出了不道德的行為,主要表現為片面追求升學率,過分注重教師年度考核,忽視學生的正當需求,歧視后進生。
(2)教師難以做到換位思考,師生關系緊張
首先,目標與動機沖突。我國社會一方面要求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力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雖然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的藩籬并未“拆除”干凈,學科本位、知識本位、考試成績為主的思想依然存在。教師和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因此,師生雙方的需求和目標往往不同,從而導致他們的矛盾沖突。其次,要求與能力的沖突。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競爭愈演愈烈,升學壓力只增不減,教師則會在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地對學生在學習中施加壓力,但由于學生認知發展的不平衡性,師生關系中的矛盾沖突往往是非常普遍的。最后,是態度與情緒的沖突。社會期望教師能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務。但繁重的教學任務和高強度的學習任務,讓教師與學生都不堪重負,讓二者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
二、新時期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方法與策略研究
(1)加強師德宣傳,輿論引導
把師德評價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對全體教師進行以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專業素養、生活態度為核心內容的師德教育。同時利用校內報刊、宣傳欄、師德師風建設網站、微信平臺等渠道,通過舉辦名師講座、開展演講比賽等各種活動,進行廣泛的師德師風宣傳教育。堅持全覆蓋、無死角,做到人人應知應做、必知必做,讓教師真正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時刻自警、自省、自重、自勵,維護教師職業形象,提振師道尊嚴。
(2)撥正職業理想,樹立榜樣
實現中小學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光靠外界的監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教師自身擁有正確的職業觀和端正的三觀。因此,作為地方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要幫助廣大中小學教師撥正職業理想,為其樹立榜樣。
每年學校要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可以以報告會議的形式開展,也可以以演講或者比賽的形式開展,抑或是討論會的形式,轄區內的中小學教師都踴躍參加,大家相互交流經驗教訓,向師德師風建設優秀的學校和個人學習。另外,挑選固定的月份,開展師德師風評選會,評選出這一階段師德師風建設優秀的、具有示范效應的學校,表彰和嘉獎師德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往往具有濃烈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以及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可以為其他教師樹立榜樣。幫助教師端正職業理想,樹立榜樣,向榜樣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以及為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推進而努力,對于中小學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3)注重實施運用,健全反饋機制
堅持客觀、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改變僅以學校上級或行政給予主觀評價的現象,綜合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及自我評價,有效彌補單一評價的不足。做到達標與增值相結合,守好剛性邊界,讓成長、進步看得見;量化與主觀相結合,讓師德評價既有尺度又有溫度;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建立教師師德檔案;自評與互評調研相結合,讓教師自覺涵養高尚師德。注重體現教師評價的發展性,借助信息化手段收集階段結果大數據,建立五年動態評價機制,將結果應用于教師資格注冊、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定期評選表彰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學名師等先進典型,樹立師德榜樣,營造出崇尚師德、爭當典型的良好輿論氛圍。
(4)施行黃牌制度,加強監督
加強和完善監督管理工作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部分。建立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公眾全方位的師德監管系統,讓教師之間可以彼此監督、學生切身監督、社會公眾公開監督,形式可以不局限于一種,多樣化采集大家的信息。如可以通過組織問卷調查、開展多方座談會的形式來搜集各方人士對學校教職人員的師德進行議評,及時對學校的師德建設進行整改和處置。還可以通過設立投訴信箱、公布監督電話等方式去發現學校教師群體中的不正之風,一經證實要嚴肅處理,決不能拖延和縱容。另外,還可以成立監督委員會,成員可以從各方人士中挑幾個代表,負責監管學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問題。只有全員都參與師德師風建設監督體系中,師德師風建設領導班子嚴格執行黃牌制度,共同為中小學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而努力,學校才能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三、結語
加強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回歸并堅守“育人為本,以德育德”的初心,以我國優良的師德傳統為基礎,直面新時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項挑戰,從教師自身與外部環境兩方面著手,通過教師內源性動力的激發和外源性政策環境的引領,促進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養成,探索新時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可行性路徑。
參考文獻:
[1]董靜.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構建[J].重慶行政, 2021, 22(3):4.
[2]吳麗萍,劉明,馮瑤.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 2021(8):3.
[3]張海英.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促師生健康成長的策略[J]. 2021.
32645003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