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城鄉二元結構背景下產生的群體,在中國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群體。通過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的形成原因,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立志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幫助留守兒童走出困境,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立志教育;學習問題
1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現狀
留守兒童被定義為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許多農村地區的年輕勞動力都有向城市地區轉移的趨勢,大多數青壯年都選擇到城市務工,導致留守兒童數量激增。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不滿16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有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父母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萬人,還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處于無人監護狀態。當前,四川省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為76.5萬人,其次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貴州等省。以上7省農村留守兒童總人數為484.4萬人,占全國總數的69.5%。在留守兒童群體中,54.5%為男孩,45.5%為女孩,留守男童多于女童;99.4%的農村留守兒童身體健康,但有0.5%的兒童殘疾、0.1%的兒童患病。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總體目標,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關愛保護兒童的意識普遍增強,兒童成長環境更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
2現階段對農村留守兒童實施立志教育的必要性
2.1家庭教育缺乏對孩子非智力因素志向意志教育
在目前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能夠上好的學校,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擇校,父母專門抽出時間,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和精力陪孩子讀書,直接導致了孩子玩的時間短、睡眠時間短和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短的“三短現象”。另外由于從眾心理,家長們都有盲目跟風現象,孩子是上兩代人呵護的對象,孩子需要什么,家長就給買什么,這樣也就形成了孩子們互相攀比、相互較量的不良風氣,而丟掉了節約的優良傳統。孩子們在“溫室”中長大,這樣的畸形發展很不利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孩子們將來走上社會也難以面對挫折。
2.2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只抓智育忽視非智力因素
我們以前的基礎教育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志向做人方面的教育。這種教育表現為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味的抓智育,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把學習成績好壞看成是衡量學生好壞的重要指標,通常學校評的“三好生”其實主要就是今天的學生之所以缺乏朝著一個目標努力和一個遠大的志向、缺乏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是因為他們缺少從小樹立的立志教育。
2.3立志教育符合當前教育目的和要求
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我國教育的目的。立志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理想教育,也是一種對傳統文化進行再教育。在現在功利化社會,人們都只顧眼前而沒有長遠打算。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對學生從小進行立志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和遠大目標,他們心中有藍圖才會努力的去實現它。一個有遠大志向的和一個胸無大志的人相比當然前者更能取得成功。總之,目前社會必須對學生從小進行立志教育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人。當今社會取得成功的人并非一定是智力非常高的人,而是尋常事情都能做到極致,做到最好的人。這種立志堅持不懈在某一領域做事正是我們目前立志教育必須的。
2.4培養農村留守兒童遠大的志向
非智力因素在成才過程中高于智力因素,正如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而這百分之一的靈感也是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提煉出來的,因此應該從小就從立志教育開始培養學生的志向,養成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時不忘記非智力教育。讓智力教育與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并駕齊驅。
3農村留守兒童實施立志教育的具體措施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國強,也有人說人生百年立于幼學。下面就從家庭和學校這兩個角度來說說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立志教育。
3.1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立志教育
首先學校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去參觀當地的英雄人物紀念地,帶學生邊參觀邊講述英雄人物的事跡,讓他們知道這些英雄就是在當時那種艱難的環境中,因為有志向、有理想,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成為了英雄偉人讓學生明白雖然人生不易有困難,但是志向遠大者就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就。其次學校可以每周給學生上一次立志故事課,主要講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如何在困境中志向遠大的克服困難。比如司馬遷受到當時來說最大的恥辱時,因為想到父親的遺志所以含羞發憤寫成了鴻篇巨著《史記》,成為一代著名的史學大家。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課激發學生對立志的興趣。給學生發一些名人立志的格言警句,讓他們多多背誦。例如吾非千里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為之,終將成騏驥等這些可以激發學生樹立志向的名言警句。雖然說小學生對這些可能不太理解,但是從教育的長效來講還是很有幫助的。再次,對學生中有遠大志向的孩子進行表揚和大加贊賞,讓學生都向他們進行學習。對學生要進行積極的鼓勵稱贊,有些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志向,我們必須鼓勵支持他,并給他指明方向最后讓教師也參與到立志教育當中去,以身作則給學生起示范引導作用,只有有志向的教師才可能教育出有志向的學生,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本學科中的科學家、偉人等有志向的人給學生進行時時處處的立志教育,就是說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給學生進行立志教育。
3.2家長對孩子進行立志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最開始接受的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立志教育方面家長可以從小就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立志方面的小人書,講立志故事,特別是歷史上的故事,從自己家族中有志向的人給孩子進行立志教育,還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旅游去看看祖國大好河山。我們偉大的祖國各個地方都有具有志向遠大的人,這是進行立志教育的很好契機。同時家長應該配合學校進行立志教育,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結合起來,保持立志教育的一致性。
結束語
志、立志、立志教育是我們中華民族古代教育的寶貴遺產,對于中華民族教育的優秀成分,應該繼承發揚下去。今天對小學生進行立志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進行小學生立志教育只有家庭學校密切結合進行一致的教育才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繼承發揚我國立志教育傳統對小學生進行立志教育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國特色教育夢不可缺少的部分。總之,對小學生進行立志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包麗麗.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新課程,2021(51):234.
[2]任懷明.農村留守兒童文明禮儀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探究討論[J].知識文庫,2021(23):1-3.
[3]闕德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助力鄉村振興的區域探索[J].中國民族教育,
2021(12):32-34.DOI:10.16855/j.cnki.zgmzjy.2021.12.012.
201950118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