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康毓 黃占寧 王靜
摘要:體能素質“天天練”是指以改善學生體質狀況為目標,每天利用一定的專門時間來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本文探索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體能素質“天天練”的練習策略,積極求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較好的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1)抓住身體素質敏感期發展運動能力;(2)練習內容豐富多樣;(3)開展好競賽活動;(4)多元的評價手段。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體能素質“天天練”
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頒布》,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落地生根成為一線教學最為關注的話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學習所應具備的價值觀念、優秀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包括3方面、9個發展要點,其中主要的三個方面是: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2學校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學校體育中更應該積極地利用體育活動來落實學科核心素養。體能素質“天天練”是指以改善學生體質狀況為目標,每天利用一定的專門時間來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體能素質“天天練”(以下簡稱天天練)是體能素質“課課練”(以下簡稱課課練)的產物與拓展,課課練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被推廣、興盛、被質疑、消失的歷程,在中央7號文件以及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回歸,再次走進一線課堂,課課練的應用與推廣確實改善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為了擴大課課練的練習效果,將課課練拓展為天天練,即在每天的體育課、大課間等體育活動中,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專門的身體素質練習。
1.天天練的發展現狀
無疑,天天練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著獨特的效果,但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也存在些許的問題:由于天天練的練習時間較短,也只是身體素質的練習,目前天天練時練習主要是跑跳和一些力量練習,多為單一練習的重復,練習較為單調、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積極性,這顯然與新背景新時期下的新要求不相符,要想保持天天練的練習效果,又能在練習中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就要積極求變,在變化和創新中適應新要求。
2.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天天練”的設計原則
2.1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指人的體能、技戰術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具體包括用所學的運動知識、技能、方法參與和組織體育比賽和活動,制定適合自己的健身計劃,關注體育賽事學會比賽的欣賞等的能力。 3運動能力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基礎,也是促進其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必要條件。
2.2促進學生的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是指學生健康生活的一種行為習慣,它不僅包括身體鍛煉的習慣,還包括其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離不開對運動的興趣,只有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有了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樣才會促使其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來,促進其身體素質的發展;而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則需要適當的運動情境,在團隊協作、與人交往互動的情景下才能促進其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2.3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指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對維護社會規范、促進社會風尚具有積極的作用,具體包括具有運動的精神,能夠尊重對手、遵守比賽規則,正確對待比賽結果,勝任運動中的角色等方面。3而體育品德的培養離不開體育比賽,體育比賽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在比賽中,學生們需要頑強拼搏,培養了其不怕吃苦、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比賽中,學生們需要在遵守比賽規則的前提下和對手同場競技,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其規則意識,也正是在不斷地比賽中,學生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次的勝負之后,學生們也能逐漸正確看待比賽結果,培養了責任意識、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風貌。
3.“天天練”練習中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3.1 抓住身體素質敏感期發展運動能力
“天天練”的根本目的就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能代表和反映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這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相符,要想最大化的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要抓住青少年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身體素質增長最快的年齡階段),對處于敏感期的身體素質進行著重發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學者研究表明,初一年級的體能訓練應著重改善其身體成分和動作模式,重點發展速度、靈敏、柔韌等敏感期素質,初二年級體能訓練適合突出發展快速力量、速度、有氧耐力等敏感素質,初三的體能訓練應以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健康能力為重點,全面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4初中各年級“天天練”的身體素質練習安排應以上述內容為依據,同時合理安排運動強度,使學生練習有負荷,鍛煉有效果,從而發展其身體素質、促進其運動能力的提高。
3.2練習內容形式多樣化
要想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發展學生的健康行為,就必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大多數學生的思想觀念中,體能練習是相對單調和枯燥乏味的,在天天練練習過程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應該把握一個“變”字,同時,“變”字有兩層含義,其一是練習內容的變化,其二是練習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改變。
練習內容的變化是指在體能模塊的練習中,不僅僅是單調的跑的練習,力量的練習,取而代之的是徒手加各種小器材的練習,徒手、繩梯、小欄架、小墊子、實心球、彈力帶、跳繩等等,多樣的練習器材,練習方式和練習方法讓學生在每天的天天練練習當中一直保持新鮮度,保持練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促進其積極的參與進來,促進運動習慣的養成,從而培養其健康行為。
練習方式的改變是指以固定小組、團隊的練習方式取代集體、單人的練習,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和練習,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合作學習的氛圍也會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和練習積極性。
此外,這種練習方式和組織方式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在團隊練習中,學生們被分為不同的固定的小組,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鍛煉、比賽。每一個小組即為一個團隊,團隊的目標就是要取得勝利,而要達到這個共同目標的途徑就是小組的合作學習,共同努力。
3.3開展好競賽活動
離開了比賽談運動素養的培養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土之木,比賽是競技體育文化產生的根源,又是體育文化傳承的根本方式。5我們可以在天天練中適當的加入游戲和比賽,將游戲和比賽穿插在天天練的練習當中,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了學生的運動參與,而且可以再在練習和比賽中,增加一些角色的扮演,使學生們充分的參與進來。在不斷的比賽中,學生會逐漸學會比賽的禮儀,如尊重對手,尊重裁判,遵守比賽規則等等,在比賽中逐漸學會區分運動行為的好壞,也在不斷的比賽過程中正確的看待比賽結果,通過比賽促進了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比賽的加入無疑讓體育課更加豐富多彩,使體育課的趣味性增強,也使體育課的競技性、競爭性增強。比賽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容易、更愿意參與到體育課的活動當中,無形中,加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練習的效率,增強了運動技能;其次,對于中學生而言,正處于好奇心強、爭強好強、不服輸的年齡心理階段,比賽的競技性和競爭性恰好將中學生的這一特點擴大化,每個同學都不想在比賽中落得下風,所以他們會在比賽在積極的去拼搏,并為了比賽的勝利去不斷地努力。
3.4多元的評價手段
評價是對練習的反饋,及時的反饋能保證良好的練習效果,多元的評價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天天練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多元性的評價,自我的評價,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師生的評價,多元化的評價使學生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督促,能保證其練習效果,同時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可以利用可穿戴的心率監測設備對學生的練習效果進行反饋,使教師和學生能直觀的看到學生練習時實時的脈搏指數,從而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鍛煉熱情。
4.結語
天天練是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的有效途徑,在天天練設計中積極創新求變,通過抓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采用多樣式的練習內容、開展好競賽活動、多元的評價手段幾個方面來積極求變,讓天天練適應新時代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新要求,使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促進其健康行為的養成,培養良好的體育品德。
參考文獻:
[1]尚力沛,程傳銀.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單元教學設計[J].體育學刊.2018.25(1).
[2]李家晞.趙昭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相互關系、形成條件與培養策略[J].體育教學.2019.01
[3]劉亞茹.高中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濟南市為例[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4]杜聰.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注:本文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18 年一般課題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體能素質“課課練”拓 展到“天天練”的校本化研究“的課題成果,課題批準號:CDDB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