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鑒輝
【摘要】文化理解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核心目標是以文化包容和文化欣賞的角度來欣賞和理解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從深挖本土素材,深化情感認同、觸及多元文化,發(fā)展思維能力及鏈接世界文化,提升審美能力這幾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文化理解力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圖像識讀、審美表現、創(chuàng)意實踐、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這五個方面。其中,文化理解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學生整體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說,文化理解就是培養(yǎng)學生以文化包容和文化欣賞的角度來欣賞和理解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的能力,以此來增強學生對于不同的美術作品背后的多元文化內涵的認同感,使其能夠以“求同存異”的正確態(tài)度來面對美術文化,全面增強其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和理解力。因此,下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如何在教學中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yǎng)。
一、深挖本土素材,深化情感認同
在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力的方法中,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便是通過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素材來增強學生對于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的情感認同。這是學生接受和包容其它外來文化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很好途徑。江門五邑作為著名的僑鄉(xiāng),歷史文化悠久,具有自己獨特的風俗風情。下面將談談如何利用本土異域文化色彩鮮明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深化學生情感認同。
(一)實地走訪,激活情感體驗
在挖掘本地素材進行教學時,筆者認為,最直接的方式莫過于教師帶領學生們進行實地的走訪和考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而且能夠開闊學生視野,激活其情感體驗,豐富其知識儲備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詳細闡述如何將這種教學方法落到實處。
比如,在教學“城市雕塑”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欣賞了課本中的各種雕塑,然后教給他們一些欣賞雕塑的基礎知識,并使其靈活掌握。在做完了這些基礎工作后,筆者帶領全班學生走出校園,走進我們當地的雕塑館。在這里,雕塑不再是一張張課本圖片,而是一個個實體形象。在欣賞這些雕塑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非常豐富。當學生看到林則徐的雕塑時,腦海中就會不自主地浮現林則徐在虎門進行硝煙時的壯舉,從而內心涌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是培養(yǎng)學生尊重歷史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的有效的方法。
(二)動手操作,強化實踐體驗
在挖掘本地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力的時候,只停留在“看”和“想”這個層面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必須要將其與“動”有效結合,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切身體驗到文化帶給我們的巨大沖擊力和震撼力。在多重感官的調動下,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比如,在教學“設計生活標志”這一內容時,作業(yè)要求畫出來并裁剪出成品。筆者鼓勵學生先仔細觀察自己家鄉(xiāng)周圍的生活標志,然后再結合自身的設計靈感,設計出自的標志。學生都非常細心地挖掘家鄉(xiāng)生活素材并運用到作品中,明顯可以發(fā)現學生在動手的過程獲取的實踐體驗感會更加強烈。
(三)主題探究,升華鄉(xiāng)情體驗
實地走訪或者進行動手實踐的這兩種方式都是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力的基礎活動,而第三種方式則是全面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力的一個過程,即通過進行主題探究活動來全面升華學生的鄉(xiāng)情體驗。
比如,在教學“生命之源——水”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時,筆者讓學生以“家鄉(xiāng)的水”為主題開展了主題探究活動。在之前的實地走訪活動中,筆者已經帶領了學生實地走訪了我們當地的幾處溪流。學生對其都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于是,在這次探究活動中,學生都紛紛地發(fā)表了對家鄉(xiāng)的水的認識和看法。比如,有的學生說道:“水是生命之源,從古到今有無數的畫作都是以山水為素材,所以,我認為水本身也能代表當地的一種文化,其流淌的也是亙古至今延綿不絕的文化內涵。”在這個過程,筆者相信學生對“鄉(xiāng)水”的情感認同一定會大大提升。因此,對于本地文化的文化理解力也會隨之提高。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有意識地深入挖掘本地的各種人文地理素材,在開闊學生的視野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情感認同,讓鄉(xiāng)土資源真正成為連接美術作品和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yǎng)的“橋梁”。
二、觸及多元文化,發(fā)展思維能力
“一枝獨秀不是美,百花爭艷才是春。”藝術的形式不是單一的,形式各異的藝術使得我們的文化愈加熠熠生輝。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有效引導學生觸及多元文化的內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又好又快地發(fā)展。具體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走近民間藝術,開闊視界”“接納流行藝術,汲其精華”及“整合科技藝術、放飛想象”等幾個方面入手開展教學。
(一)走近民間藝術,開闊視野
一直以來,民間藝術都是當地文化的一個縮影。因此,為了觸及多元文化核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以美術作品為媒介使學生走進民間藝術,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形成正確的民族價值觀,全面增強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教學“精彩的戲曲”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帶領學生們一起去采訪當地的幾個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因為很多我國的繪畫作品融入了戲曲的元素,而且戲曲作為中國的一項傳承至今的古典藝術,在文化方面具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在采訪這些藝術家的過程中,學生走近了這些民間藝術,而且深入地了解了戲曲的服裝、妝容及道具等知識。這些知識的普及對于學生在學習繪畫的色彩、構圖和搭配上有很大的幫助。在這一次的采訪中,學生不僅收獲了很多的美學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進一步了解帶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接納流行藝術,汲其精華
談及文化,很多人的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歷史文化。其實,文化應當是多元的,傳統(tǒng)文化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現今社會流行的文化也是學生將要學習研究的重要內容。因為任何一種流行文化的興起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推動因素。這些推動因素也是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良好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效引導學生,使其能夠正確接納流行藝術,高效汲取其中精華。
在教學“杯子的藝術”時,筆者借鑒星巴克貓爪玻璃杯素材:這個杯子之所以受到熱烈的追捧,其最重要的原因即其在造型方面打破常規(guī),別具一格。自古以來,中國茶具便有著豐富的文化。現在的流行文化不僅吸取了這些文化的優(yōu)秀之處,更是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革,最終實現了新的突破。
三、鏈接世界文化,提升審美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能更多地接觸到國內的藝術。但是,接受和理解外來文化也是文化理解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教師不能“舍遠求近”,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學習和理解世界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能夠以“求同存異”的科學態(tài)度來面對各種文化,引導學生學習其它國家大師作品中進步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并且形成健康的審美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一)鑒賞,分析經典作品魅力
對于其它國家的文化,學生可能并沒有過多的途徑和機會進行接觸,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外國作品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的同時提升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力和理解力。
例如,學生在鑒賞梵高的《向日葵》這幅畫作的過程中能切身地感受到大師作品的獨特魅力。筆者引導學生通過畫中的色彩和筆觸讀懂這幅名畫。尤其向日葵盛放至將死的那種絢爛,這是用生命在綻放,也是一種張力。筆者認為,這是學生需要從梵高的作品中學到的寶貴內容。
(二)比較,辨析價值觀念
一般來說,平鋪直敘式的教學方法太過普通,很難在學生中引起深刻反響。所以,教師可采取對比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自身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力,促進科學文化價值觀的形成和培養(yǎng)。
通過列舉創(chuàng)作風格大大不同的兩種畫作進行辨析學習。前文曾談到梵高的極富感染力的作品與畢加索的美妙的作品進行對比。在這個對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位優(yōu)秀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對美術和生活有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筆者認為,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時需要著重教學的地方。
(三)借鑒,學會創(chuàng)新應用
其實,學生學習和研究各種文化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在繼承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創(chuàng)創(chuàng)造新的優(yōu)秀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借鑒和創(chuàng)新是兩個非常關鍵的步驟。學生只有在充分學習借鑒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優(yōu)點后,才能夠再結合自身靈感加以創(chuàng)新、改進。所以,借鑒是學生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作品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吸收優(yōu)秀文化后的回報。在鑒賞中,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在比較中,學生能夠學會正確辨析價值觀念;在借鑒中,學生能夠不斷培養(yǎng)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能力的提升能夠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理解力奠定堅實基礎,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崇的教學方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并且逐漸將這個意識滲透進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尊重多元文化,尊重藝術的多樣性和藝術家多元化的創(chuàng)造成果,深入理解和包容各種文化,從而促進美術學科綜合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進步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柯.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理解的引導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2):4.
[2]陳瑤.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微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210-211.
[3]何兵.基于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課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J].科學咨詢,2017(12):118-119.
[4]鄭素梅.基于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審美能力[J].華夏教師,2018(13):12.
[5]杜歡歡.基于美術核心素養(yǎng)之上美術教師的素質探析[J].藝術教育,2018(15):148-149.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