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朗峰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越來越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科學教學作為小學學生實現探究實踐的重要途徑,更應該提升對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視程度,規避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尋求教學策略的改進和創新。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動手能力;培養策略
一、引言
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是學生成為全面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小學階段是這部分基礎能力的奠基階段。而小學科學則是在小學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的綜合素質學科。處在啟蒙時期的兒童,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積極利用學生該時期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從而進一步形成科學嚴謹的精神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必須把握好科學學科課程這一途徑,教授學生科學理論知識和提升其科學實驗精神。本文主要通過對準備材料、注意引導、維護秩序三個教學策略的具體落實闡釋,為小學科學教學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提出意見,旨在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探究實踐能力發展。
二、準備材料,創造實驗條件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想活躍度是非常高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愿意去動手。科學教材各式各樣的實驗對學生的吸引力是足夠的,但是往往因為現實條件的限制,學生無法獲得實驗道具和創造實驗條件,這壓制了學生實驗的熱情。同時,大多數學生在課后時間沒有自覺性和主動性去完成實驗任務,科學實驗任務不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因此,科學教師應根據教材設計,將實驗融入到課堂時間中,提前準備實驗材料,為學生的科學實驗提供時間和資源支持。
例如,在三年級第一單元關于水的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完基礎知識授課后,可以就《水到哪里去了》這一課時開展實驗課程。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理解和記憶“水經過蒸發會變成水蒸汽”“水蒸汽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這兩個重要的知識點,但是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依然會產生迷惑。因此,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實驗具體呈現出來。首先,教師提前準備兩個杯子、保鮮膜、橡皮筋。其次,將兩個杯子注滿等量的水,并且標記其水位。其中一個杯子蒙上保鮮膜,并且用橡皮筋固定,另一個保持杯子敞開。將杯子放置在學生不易碰到的通風向陽的地方,靜置兩天。最后,再次測量杯中水的高度。經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真切地觀察到水的“消失”現象,明白水經過蒸發,變成水蒸氣,混合在空氣中,無色無味。
三、注意引導,幫助學生探究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遇到困惑是需要教師答疑解惑,在學生不清楚該怎么學時,教師需要教授學習方法和指明學習方向。科學教學應該是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過程,不僅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還應該包括談話法。談話法是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科學教師在科學實驗中需要融入談話法,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這一過程,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重點,辨析知識難點。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教學中,物體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三年級的學生,是很難理解辯證法思維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借助一些具體的教學工具來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將中狀態。教師引導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提問,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指明探究方向。比如,坐公交車回家時,坐著的學生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學生會不假思索得回答是靜止的,因為一直坐著。此時,教師可以又問,那相對于你自己的家,你也是靜止的嗎?學生會想到,個人的位置與家的位置越來越近,所以個人是運動的。此時,就可以得出結論,物體的運動和位置有關。
四、維護秩序,營造良好氛圍
傳統科學實驗課程中,常見的問題是完全是教師個人的講授,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那么,完全放任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驗探究是否合理呢?答案是否定的。過猶不及,科學實驗中,無論是教師主導,還是學生主體,兩者的作用都應是控制在合理適當的范圍。教師在科學實驗中,還需要充當課堂秩序維持著,實驗任務有序推進者的角色。在科學實驗進行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進度,同時維持課堂秩序,形成良好的實驗氛圍。
例如,四年級上冊關于聲音的教學,當教師提問到,如何讓身邊的物體發出聲音時,學生可能會出現敲桌子板、挪板凳、跺腳、拍手甚至是踢墻壁的現象,可想而知,場面會是多么混亂。如果教師不及時對課堂秩序進行維持,學生的行為會朝著不規范不正確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實驗課程時,應具備維持秩序的意識。教師進行《聲音》教學時,首先播放包含多種聲音的音頻,詢問學生聽到了些什么聲音;學生能夠用個人語言表達出后,再引導其用科學的規范用語,比如強、弱、高、低;最后由教師準備實驗材料,比如鼓、一張紙、木魚等,再由學生依次單個進行演示。該方法既使學生能夠清楚辨識對撕紙、擊鼓、敲木魚等聲音,同時也使得課堂氛圍井然有序,促進了實驗效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教師應把握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強,思想活躍的優勢,在日常教學中積極為學生參與科學實驗搭建良好的平臺,做到在科學實驗前中后都積極發揮教師個人的引導作用,同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科學實驗熱情。將上述方法靈活運用于具體教學實踐之中,讓學生從動手中獲得知識,在操作中提升技能。
參考文獻
[1]程世軍.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141-142.
[2]王琳.淺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