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教育信息化拉近了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的距離。文章簡述了教育信息化、教育精準扶貧、教育公平的基本概念,并論述了教育信息化為教育精準扶貧提供教學資源、實時幫助及理論教育的優勢,提出教育信息化能夠縮小教育資源差距、教育環境差距、教育效果差距,是助力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教育精準扶貧;教育公平;農村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立項課題“‘互聯網+助力薄弱中學特殊家庭學生教育精準扶貧研究——以白銀市第二中學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GS[2020]GHB0747)。
作者簡介:陳其璞(1981—),男,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
現今,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問題,并積極向農村輸送新資源、新策略和新方法。農村教育環境的轉變和提升有助于農村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鑒于此,研究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與教育公平的策略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與時效價值。
一、研究基本概念簡述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學校借助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電子技術,運用電子白板與互聯網進行科技化、數字化、直觀化和高效化的現代化教學活動。教育信息化能夠為農村學校提供功能強大的教學設備、網絡支持和資源輔助,對優化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等意義重大。同時,教育信息化能夠為農村學生提供學習習慣、學習思維方面的良好示例,能夠有效提升農村學生的認知效果,對促進農村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育精準扶貧
教育精準扶貧需要根據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存在問題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定向幫助和教學扶持,以此幫助農村學校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教育精準扶貧能夠將城市中的優秀教育資源、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分享給農村學校,以此縮小城鄉教育環境和教學質量的實際差距,助力實現教育公平,推動農村學校的快速發展。
(三)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應著力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鞏固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教育公平是建設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推動力,能夠有效促進農村學校和農村教育獲得更多更好的精準化教育扶助,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從當前教育教學現狀來看,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物質設施建設、學校環境建設等都與城市學校不在一條“起跑線”上,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扶持以進一步縮小二者之間的差距,促進農村教育的快速發展,為農村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人生發展的新機遇。
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精準扶貧的得力抓手
教育信息化是高科技技術應用于學校教育范疇的先進典范,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過程的轉變,使學校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改善教學質量。
(一)教育信息化為教育精準扶貧提供教學資源
農村學校大多缺乏優秀的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而教育信息化的優勢就在于能夠幫助農村學校創建一個信息化、科技化的先進教學環境。這使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相較于為農村學校直接輸送優秀教師資源的途徑,其效率更快,可行性更高。通過物資投入和基礎建設實現教育信息化以后,農村學校能夠與城市學校共享互聯網資源,能夠獲得城市學校輸送的教師授課和教學資源輔助材料。例如,農村學校可以和城市學校構建“同步教學工程”。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及其硬件建設工程的大力輔助下,城市學校優秀教師的上課視頻能夠通過互聯網實時傳送到農村學校,從而能夠使農村學校的學生享受“近似于”城市學校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有助于農村學生獲得更優的認知環境、認知資源和認知效果,形成更好的認知方式,以此實現教育精準扶貧,為農村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與成長環境。由此可見,農村學校在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將獲得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學校缺乏高效化、優質化課堂教學的問題。
(二)教育信息化為教育精準扶貧提供實時幫助
由于居住條件差、生活出行不方便等原因,很多年輕教師不愿意到農村學校工作。因此,時間長了,農村學校的教師隊伍就會慢慢出現老齡化、低質化的現象,有可能逐漸進入惡性循環,農村學校的社會認可度和社會形象隨之下降,更加失去了對優秀教師資源的吸引力,導致自身逐漸陷入落后、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與此相對的是,城市學校優厚的經濟待遇、物質條件和優越地理位置吸納了大量優秀畢業大學生,且因城市學校的教師需求量仍未達到飽和狀態,師資源源不斷地朝著城市學校輸送。基于此,農村學校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的優秀教師資源。
而教育信息化,能夠利用互聯網通道在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架起一道“橋”,為農村學校和農村教師提供一個能與城市學校實時交流、及時獲取幫助的“能量源”。農村學校的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問題和實際困難通過互聯網傳達給城市學校的優秀教師,城市學校里的優秀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教學能力為農村學校的教師出謀劃策,有助于農村學校的教師快速解決“燃眉之急”,以此實現教育精準扶貧。
(三)教育信息化為教育精準扶貧提供理論教育
農村學校最缺的教育資源就是教師,然而這個問題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解決。優秀師資力量的匱乏成為束縛農村學校快速發展和實現優質教育的最大困難。而教育信息化為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農村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在互聯網上積極收集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快速儲備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教學課件數據資源,為教師進行備課活動、設計課堂活動、優化信息交流、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提質增效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持,也能夠有效拓展教師的教學視野。
教育信息化架起了優質教師與農村教師之間的聯系,有效加強了城市與農村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為農村教學開展提供了資源支持,對更新農村教師的教育觀念也有積極作用。基于此,農村學校還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技能培訓,也可以通過實時聯網舉辦教師之間的“說課活動”“備課活動”“評課活動”,從而使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觀點和教育教學方法源源不斷輸送至農村學校,提升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視野和能力,實現教育精準扶貧。農村學校還可以與城市學校建立友好的互助關系,讓城市學校選派骨干教師專門承擔對農村學校教師進行網絡培訓的工作,重點進行經驗傳輸、案例講解、方法剖析以及教學方法的具體實踐活動。
因此,城市學校借助互聯網為農村學校提供的教育信息、教學輔導、理論扶持、經驗傳輸等實踐幫輔活動能夠極大地提升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技能、教學視野與教學經驗,對農村學校教師的職后再成長非常有幫助。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技能提升又能夠作用于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從而為農村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視野拓展、才干增長與素質發展輸送源源不斷助力,對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
教育信息化在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搭建起輸送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和理念的虛擬化、科技化、高效化的互聯網通道,因而有助于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學環境的改善,不僅能夠促進教育公平,也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
(一)教育信息化能夠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教育資源是農村學校進行高質量、高水平、高層次、高效率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是農村學校提質增效、教學拓展、內部挖潛、創新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農村學生知識積累、能力發展、素質提升的前提條件。教育信息化為農村學校輸送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教學理念,優秀教師的教學課件、高質課堂錄像、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等都在網絡上共享,使農村學校的教師能夠及時學習與參考應用,有助于農村學校快速發展,有效縮小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
(二)教育信息化能夠縮小教育環境差距
在教育信息化的幫助下,農村學校獲得大量教育教學資源支持,農村學校的教育環境也由此向好轉變。一方面體現在優秀的班風文化建設方面,農村學校能夠博采眾長,學習城市學校優秀的文化建設經驗,從而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另一方面是農村學校的課堂氣氛愈加活躍與融洽。教育信息化促成高質量的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最終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教育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學校的教育環境,有效縮短了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間的教育環境差距,不僅為農村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成長環境,還為農村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提高和素質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教育信息化在改變農村學校教育環境方面的成效,有助于留住優秀的學生資源,能夠為農村學校的未來發展提供活力。
(三)教育信息化能夠縮小教育效果差距
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幫助下,農村學校教師可以獲得優秀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悉心指導,從而使自身大受裨益,促使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升,以此為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創設一個高能量的“發動機”,促進了農村學校教育環境、教育資源與教育隊伍的優化發展,進而實現教育效果的可喜提升。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有效地促進農村學校課堂高效化與教學趣味化。農村教師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積極向優秀教師學習,使學生得到更優的教育。尊重差異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前提。在先進理念的影響下,農村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關注差異化教育、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性,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農村學校教育效果的提升可以為農村學校帶來較好的社會評價,優化農村學校的社會形象,有效提升農村學校的吸引力、影響力與感召力。這樣,農村學校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生資源、教師資源以及其他教育資源,進一步縮小教育差距。
四、總結
教育信息化是新時代科學技術應用于學校教育的最新成果,能夠使學校教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教育信息化能夠成為促進教育精準扶貧和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推動力,對改善農村學校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教師以教育信息化為研究對象,以教育精準扶貧和教育公平為研究內容,積極探尋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精準扶貧與教育公平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能夠助力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守護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之路,幫助更多的農村學生走出落后,走向城市,進行人生蝶變,共享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肖力.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21):34-40.
曹創建.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精準扶貧的路徑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164-165.
霍亞楠.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和促進教育公平的研究[J].科技視界,2020(36):91-92.
楊艷玲. 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24):43-44.
彭輝.淺談教育信息化與精準扶貧的有機整合[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7(01):63-64.
諶花蘭.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提升教育公平的研究[J]. 收藏界:名師探索,2018(12):156-157.
王衛軍,韓春玲,蔣雙雙.教育精準扶貧對教育信息化的價值求索[J].電化教育研究,2017(10):57-61.
李延平,陳琪.西部農村“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制度創新[J].電化教育研究,2017(12):32-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