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光華
摘要:鄉(xiāng)村小學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在不斷地進行著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經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教師要深刻地意識到目前農村小學的教學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未來的道路依然很漫長。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隨著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長期處于工作的核心地位,并且各類信息渠道的擴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再加上人口的不斷流動、學前教育的差異、個體性格的差異等各種情況和問題的出現(xiàn),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仍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基于此,本文結合個人經驗,對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必要條件,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成熟,其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經過教師精心的引導和教育。當前,全國各地普遍加強了對學生心理教育的意識,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農村的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還相對滯后,存在著諸多問題,一些鄉(xiāng)村地區(qū)甚至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這種狀況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必將嚴重地影響到農村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農村教師必須認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探究出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細心調查,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
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時,應把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其發(fā)展的基本準則。教師如果想要實現(xiàn)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對農村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實施心理教育課程時,教師應先對學生本身的情況進行合理地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發(fā)展現(xiàn)狀,并找出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接下來教學整體的合理性。
在研究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需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分為兩部分:第一是參考有關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已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書籍,其中大部分都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做了全面的剖析,農村小學教師可以從中歸納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需求的,找出其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二,農村小學的教育資源相對有限,但在調查方式的運用上,教師就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開展更多的形式,比如說采用問卷調查了解學校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咨詢,并對其進行分析,了解其發(fā)展需求,以此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目前,農村的許多教師思想仍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課堂形式單一,只會按照課本上的內容簡單地傳授知識,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農村中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很難集中精神聽講,教師講授的時候沒有感情、沒有樂趣,很容易就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目前,不少地區(qū)已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農村地區(qū)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只有一個簡單而枯燥課堂教學形式,就很難讓人產生興趣。為此,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圖片和音頻資料,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先找?guī)撞坑嘘P心理健康教育的動畫,然后讓學生們看,再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們一起討論,讓學生在獲得樂趣的同時得到心靈上的成長。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平時做 一些PPT,用多媒體播放器為學生播放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轉換學生的心情,從而讓學生獲得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
三、加強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長和家庭都是問題的根源,目前,還有許多家長在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很薄弱,在實際生活中,許多父母沒有接受過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訓練,缺乏家庭教育的方式。教師應該積極與家長溝通,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父母進行指導,促進家校合作,共同實現(xiàn)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開展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既要使其適應新形勢,又要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農村中有許多學生與父母的溝通不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線上家校溝通等方式,向家長們展現(xiàn)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同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并引導父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及其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親子共讀活動,讓父母和孩子把他們之間的感受記錄下來,并寫成一篇短文,再用朗誦的方式互相讀給對方,讓親子互相理解,逐步建立起一種多方面的互動關系,從而加強其彼此之間的溝通。通過這種親子互動,可以讓家長認識到自己要轉變教育觀念,運用科學的方法,在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責罵,要多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其心理,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塑造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在實際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照料,以及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低下,許多學生往往都有著突出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作為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教師應當更加重視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地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全面的教學規(guī)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魏鈺源.農村小學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考試周刊,2021(93):7-9.
[2]陳翠蘭.農村小學寄宿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1(22):26-27+30.
本文系四川省課題(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2021SXJP198
“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研究課題(2021SXJP198)研究成果”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