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夢怡
摘要:數學教科書中基礎知識的研究應回歸數學教育的本質面貌,繼承較好的傳統和時代精神,從數學教科書發展一般規律出發,形成可行的教材發展思路。提高教育、科技、數學教材心理和專業性是教科書改革創新的四個不變主題,這是提高教材質量的一項主要活動也是掌握基本技能的一個關鍵因素。數學的概念、性質、態度和規律性是數學教學內容的四種表現形式,正是這些行為形式將數學的內容與數學學科的基本要素相結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材開發
引言:在社會大量傳播數學知識背景下,教師也應訓練學習者時間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等等。所以,通過教師對數學課程深入分析就可以達到教育目標,從而完善課程體系結構,提升教育學科水準。教師能夠從學科知識、學生興趣和數學文化等方面對數學材料加以分析,從而對其作出更深層次的認識。而基于數理課程特性,數理材料分析又可包含宏觀分析、微觀分析、案例分析。因此,數學概念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抽象數學素養,通過數學性質和關系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并通過數學規律教學,對其進行數學建模教學,以此來落實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教材二次開發的原則
(一)遵從教材,進行適當開發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材的二次開發應基于對教材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重寫教材的某個環節。因為數學各部分、各單元教材內容的編寫,都經過有關數學權威的反復審議和研究,并經過有關專業機構的嚴格審查,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教師只有在學習教材、充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的正確理解,才能充分處理教材,消除教材開發的隨意性。
(二)全面發展學生的原則
教材的開發主要是為了適應學生,使他們更好地發展。因此,研究學生,把握學生學習發展的現狀、潛在狀態和機遇尤為重要。數學教科書編撰者在每一階段都處理“抽象的人”,而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處理“特定的人”。在教師的心目中,不僅存在著對班級整體的概括,也存在著個體特殊性的差異。因此,每一階段的數學教材開發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有基礎,還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發展的可能性,從三維目標的角度對教材進行整合和開發。
(三)滲透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原則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數學內容可能在放學后不到兩年就會被遺忘。能刻在他們心中的只有數學思想和數學精神。這些技術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揮作用,并終身受益。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基本素養的指導下,進行小學數學教材的二次開發,研究和挖掘基本素養的教育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二、教材二次開發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一)教材結構體系邏輯連貫性
數學教材要系統連貫,后續教學所需知識必須能夠而且不應該在知識鏈中破裂。不僅如此,教材思想辦法要前后達成一致,教學任務要連貫,不應導致邏輯上存在矛盾。這就要求在系統指導下,建立一個教材體系,使其有針對性、全面性、層次性、相互關聯性等。數學教育手冊結構系統邏輯統一性,對以后基礎數學知識開展產生根本性影響。數學教育重點是利用功能練習和邏輯推理,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包括歸納和演繹),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邏輯思維方式,逐步形成良好邏輯思維。同時,通過訓練批判性思考能力,養成實事求是、不撒謊、不空談科學意志的良好習慣,這就是理性思考能力和科學精神。有效地組織邏輯系統,才能把數學教育付諸實踐,做到完善教材編寫任務。
(二)用微觀分析法分析教材與核心素養
數學教材的微觀分析,又稱局部分析,是指對教師的具體章節、知識內容和課堂內容進行分析,揭示其內部和外部關系、特點、結構和功能。首先,教師應列出內容結構層次圖的一章、一節和一部分,分析教科書知識的要點,理解各個層次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必須根據三維目標確定教育目標,以及教育重點、難點和疑點,并在減少學生認知障礙的基礎上找到克服教育重點和難點方法,為了指導教學設計的方向,檢測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實現,有利于教師對教材深入理解。通過此種分析方式,教育部門就可根據教學需求編寫教材,同時在編寫教材時落實學生核心素養。
(三)經過規范實證檢驗教材
經過一些標準化文本實驗檢驗當今數學教材,而此實驗已經得到廣大認可,換句話說,數學教材的重要實現形式和功能是教育有效性的體現,需要實證研究的支持。這不僅是教科書與學術專著的區別,也是教科書專業化的體現。建立規范的教材研究、編寫和實驗體系。該系統的核心是建立教材編寫(理論)文本與其測試(實踐)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這項試驗目的,是找出教材是否屬于‘利益教學’,以及學生基本知識在學習后是否得到適當發展,教材實驗必須客觀、完整,并且具備多方面層次教育領域要求,為客觀評價教材和修改改進教材提供依據。
(四)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虛實結合
許多數學家經常把數學分為水平和垂直兩個方面。橫向數學是指將數學帶入符號世界的生活。垂直世界將符號和數字的數學引入生活,并使它們重生。小學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注意數學中的一切與部分相互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一些數學知識的現實與現實的差異,傳授相互知識。例如,在數學四年級教材《圖形旋轉》中,許多教師通常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掌握圖形旋轉的三個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所以經常允許學生用紙三角形來模擬旋轉,從而獲得最大的知識利用率。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這種單一的橫向學習是不夠的。這些封閉圖形旋轉的關鍵是將所有東西分割成部分,將曲面的旋轉轉化為直線的旋轉,然后轉化為點的旋轉,最后從點到線再到曲面。整個過程都是一個接一個,然后一直這樣。
結束語:總結來說,教育的根本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從核心素養、知識結構、德育、科技技能等方面培養學生,而數學與各學科緊密聯系,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知識要點,那么數學教材在編寫制作上就要從多角度考慮,綜合發展,落實核心素養,以此教師才能依托數學教材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邁出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龐貞艾.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數學教材分析方法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3:108-110.
[2] 鄧惠超. "學科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教材二次開發[J]. 文淵(中學版),2021(3):422.
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1.03.417.
[3] 陳黎. "學科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教材二次開發[J]. 名師在線,201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