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賽軍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歷史;家國情懷;德育;培養策略
引言
教師要對與家國情懷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以便于豐富家國情懷的教育資源,使家國情懷教育更加有效的開展。學校方面可以組織歷史教師成立教研小組進行集體的備課,共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對線上線下、跨學科的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群策群力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準備工作。
一、重視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要樹立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意識,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行重點培養。素質教育體系中秉承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德育作為最重要的素質先立德后樹人,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要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歷史學科自然也不例,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貫徹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德育與歷史教育的共通之處主要表現為家國情懷,因此重視家國情懷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科的教育價值。而且就歷史學科自身而言,新課改以來教學目標不再只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是上升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塑造,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家國情懷作為歷史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要把其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并在具體的教學中有效的落實。
二、挖掘整合家國情懷教學資源
首先,課堂教學的開展以教材為依據,組織教師對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教學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1]。教材中的家國情懷資源有些以顯性的形式存在,而有些是以隱性的形式存在,教師要抓住這些家國情懷教育的切入點,對其進行充分的挖掘來強化家國情懷教育,要以教材為基礎但不完全局限于教材。比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教學中,教學內容雖然是針對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制度開展的教學,但也隱含著家國情懷教育的切入點。其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國家出現的必要性以及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尤其是秦朝的統一,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感知到祖國統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映射出家與國間的關系,有統一安定的國家才有安穩的小家,否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教師需要從這一角度切入,對教材中的隱性家國情懷教育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來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其次,教師要對線上線下、跨學科的家國情懷教學資源進行整合[2]。充分利用線上的視頻資源、影視資源、史料資源、圖片資源等,線下的名人軼事和歷史典故相關資源等,跨學科的文學作品相關資源、地理相關資源、藝術相關資源、政治相關資源等,作為歷史教材的有效補充,通過深化教育和拓展教育,使家國情懷教育有更加豐富的素材和案例。如引入一些千古流傳的文學作品和名言警句,用文學魅力和人文精神來感染學生的家國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位卑不敢忘憂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等。如引入一些地理中的歷史遺址、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民間習俗和典故、藝術領域的美術、音樂、雕刻作品等,通過這些豐富生動的素材,使歷史學科的教學不再過于枯燥。
三、創新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
家國情懷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思想感情的培養不同于知識內容的傳授,想要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無法通過說教來實現的。教師必須通過氛圍的營造、情緒的感染、情境的創設等手段,使學生通過共情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價值觀上的認同。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來強化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來使學生認知具有家國情懷的歷史人物,了解其偉大的愛國主義歷史事件,受到到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和感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價值觀上的認同。如在相應歷史時期的教學中引入具有家國情懷的歷史人物和相關故事,宣揚其愛國愛家的歷史事件和精神品質。精忠報國的岳飛、鐵血丹心的文天祥、收復臺灣的鄭成功、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等。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融入到相應歷史教學中,使學生在該歷史背景下,對這些偉大歷史人物的歷史事跡和精神品質產生由衷的敬佩,成為家國情懷的榜樣,使學生樹立向其學習的思想意識。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營造氛圍,使學生在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更好的感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3]。比如在講述戰爭四起民不聊生時,在講述外敵入侵生靈涂碳時,可以借助于影視片段、史料、圖片資源等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知侵略和分裂對人民的傷害,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悲憫之心,使其認知到國家統一、國家強大的重要性,同時也形成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維護祖國的統一,為國家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再次,教師還可通過組織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來深化學生的家國情懷感受。通過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科間的融合,提高綜合活動的實踐價值。如一些特殊的節日,九一八、七一、十一、八一等組織愛國主義主題的實踐活動,去歷史遺址、紅色文化遺址參觀,觀看愛國主義紀錄片和電影等。如加強歷史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辯論活動。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一“抗日戰爭”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大連旅游景區日本風情街、女網紅穿和服在烈士公園拍照、日本教科書篡改歷史等問題,使學生自由辯論,深化對歷史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結束語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下各學科都要承擔學科協同育人的重任,歷史學科作為重要的德育載體有著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其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都與德育有諸多共通之處。在重視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基礎上,還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和教學創新工作。
參考文獻:
[1]殷劍鵬.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家國情懷"素養的實踐研究[J].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1(11):2-3.
[2]張凌瑞. 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J]. 高考, 2020(12):1-2.
[3]葛攀紅.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淺探[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 014(0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