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文科的跨界融合的思維與理念下,應用型本科投資實務實踐教學亟需重構多門關聯性強的課程之間的實踐實驗項目,亟需融合專業實踐實驗項目與創新創業實踐實驗項目(簡稱“專創融合”),文章提出以金融企業實際投資顧問業務流程為主線,重構投資實務實踐項目系列,將投資實踐項目與創業實踐相融合,擴展學生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投資實務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造能力。
關鍵詞:新文科 應用型本科 專創融合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215-02
一、引言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要求我們必須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簡稱“四新”,同時指出了“四新”的關系,即“新工科與新醫科、新農科交織交融、相互支撐,新文科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注入新元素。”2019年初,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標志著我國的新文科建設正式納入政府議程。由此可見,“四新”引領未來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新文科是一種跨界融合的思維與理念。
目前投資學專業開設的專業實踐實驗項目設計比較全面豐富,但這些項目多數是割裂的、獨立的知識點實訓或者某一方面崗位能力實訓,與金融企業實際業務流程不匹配,與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不融合,無法真正實現學生綜合實踐應用。在新文科的跨界融合的思維與理念下,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如何重構多門關聯性強的課程之間的實踐實驗項目,如何融合專業實踐實驗項目與創新創業實踐實驗項目(簡稱“專創融合”),從而擴展學生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投資實務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造能力,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新文科背景下,投資實務綜合實踐的實現亟需將交叉融合的理念融入實踐教學課程中,突破課程或學科的約束,以金融企業實際投資業務流程為主線,將投資實踐項目與創業實踐相融合,重構多門關聯性強的課程之間的投資實務實踐實驗項目,重構融合專業實踐實驗項目與創新創業實踐實驗項目十分必要和重要。
二、“專創融合”投資實務實踐教學重構
(一)梳理投資顧問業務流程
經過對證券公司為主的金融行業企業進行個人投資顧問業務流程調研,將投資顧問業務流程進行細分,總結提煉出細分后的投資顧問業務流程中核心工作步驟為投資決策、投資策略、投資分析、投資計劃、投資組合構建、投資交易以及投資績效評價等環節。
具體而言,投資決策是投資顧問業務的核心,也是投資顧問業務流程的起點和終點,投資顧問業務流程分為三個業務環:一是全業務環,其投資顧問業務流程為投資決策—投資策略—投資分析—投資計劃—投資組合構建—投資交易—投資績效評價—投資決策;二是咨詢業務環,其業務流程為投資決策—投資策略—投資分析—投資計劃—投資組合構建—投資決策,沒有涉及到實際的投資交易活動和相應的投資績效評價;三是投資分析業務環,其業務流程為投資分析—投資計劃—研究報告—投資分析。
(二)重構以投資顧問業務流程為主線的實踐項目系列
以投資顧問業務流程為主線,突破課程或學科的限制,校企合作企業合作共同設計一系列投資學專業開設的投資實務方向課程的基于工作流程的專業實踐項目,搭建一個以業務工作流程為主線的實踐項目體系。這樣學生在投資顧問創業團隊中,才能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運用流程中某一技能或某幾個技能為不同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投資顧問服務。
以投資顧問業務流程為主線的實踐項目系列包括投資決策實踐項目(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收益、投資限制)、投資策略實踐項目(投資目標、投資風險、風險與收益匹配)、投資分析實踐項目(上市公司分析、投資時機分析、投資估值分析)、投資計劃實踐項目(資產配置、行業配置、投資品類)、投資組合實踐項目(投資組合數據分析、投資組合構建技術、投資組合的構建)、投資模擬交易實踐項目(模擬交易平臺、交易指令執行、模擬交易結果分析)、投資績效評價實踐項目(投資績效評價指標、投資績效評價方法、投資績效評價結果分析)等七個實踐項目系列。
三、“專創融合”投資實務實踐教學措施
(一)設計專業實踐與創業實踐相融合的投資顧問創業實戰項目
將投資實務專業技能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項目相融合,學生自由組建投資創業團隊,以校內學生為服務市場,展開投資理財現狀調查,針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自主設計一項投資咨詢服務項目或投資產品分析項目或投資理財項目,進行應用成果展上展示,從而實現讓市場檢驗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投資顧問創業實戰項目小組,可以發掘有潛力、專業實力和專業特長的學生,為校企合作企業輸送人才。
投資顧問創業實戰項目的具體教學實施計劃主要包括項目啟動、項目實施以及項目總結。項目啟動安排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末17周,主要要求學生利用假期自主學習智慧投資實務實踐平臺的實驗教學視頻,以及項目團隊構建,項目計劃書的編寫。項目實施在大學三年級下一個學期的第1周,主要是邀請證券公司等校企合作企業對各個創業項目團隊的項目計劃書可行性進行指導,創業團隊實施計劃書。項目總結主要是投資顧問創業實戰項目材料整理以及成果分享展示。
(二)建設智慧投資實務實踐平臺
搭建智慧投資實務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自主實踐和教師輔助指導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提供資源和交流平臺。
投資實務智慧投資實務實踐教學平臺只要是搭建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并利用移動端的金融實訓軟件以及校內外實訓基地,該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包含實踐教學視頻、實踐系列手冊、實驗數據、實驗軟件、專業網站參考資料以及校企師資團隊等的智慧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最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更廣泛、更具體、更自由。培養學生進行實驗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真正鍛煉學生應用和創新的能力。
具體而言智慧投資實務實踐教學平臺的實踐系列手冊包括投資決策實踐手冊、投資策略實踐手冊、投資分析實踐手冊、投資計劃實踐手冊、投資組合實踐手冊、投資模擬交易實踐手冊、投資績效評價實踐手冊等七個實踐項目系列并錄制實訓教學視頻。智慧投資實務實踐教學平臺還提供國家統計局、同花順以及經濟金融數據庫等數據資源網站,以便學生獲取相關的資源。校企合作企業將提供奇獲等電腦端金融云實訓,校內安排相應的投資金融專業實驗室給學生提供支持。平臺整理提供各個證券交易所,天天基金、金十數據等各類投資金融專業網站和公眾號。同時平臺建立包括證券公司高管和專業教師組成的校企合作師資團隊。
(三)以自主實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準備環節,學生在智慧實踐教學平臺上自主學習實踐教學視頻,清晰實踐所需的材料和設備,明確實踐目的和要求,掌握實踐步驟,明晰實踐注意事項。
實踐操作環節,主要是學生自主完成投資顧問創業實戰項目設計,指導老師主要對學生的實踐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評價,并對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提示和引導。
實踐驗證環節,學生自主通過成立投資創業團隊進行實踐檢驗,即以校內學生為真實客戶進行投資咨詢服務、投資產品分析服務和投資理財規劃服務,以服務客戶情況進行實踐檢驗成績的評定,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引入校企合作師資進行實踐結果成績評定,提升學生實踐知識的應用性和實用性。
教師在實踐準備階段扮演答疑的角色,教師在學生實踐操作扮演評委的角色,對學生的實踐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評價,并對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提問和引導而不是演示或解答。
(四)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一是引入企業師資和服務客戶參與實踐項目的成績評定。實踐項目由校內指導老師、校內服務學生、校外企業專家三方共同評定,包括實踐過程成績、實踐應用成績和實踐成果成績三部分,其中實踐過程百分制成績占比60%,實踐應用成績百分制占比20%,實踐成果百分制成績占比20%。
具體而言,實踐項目過程成績由校內任課老師評定,包括實驗態度(實驗參與度、實驗進度完成)占比10%、實驗準備(實驗準備及時性、完整性)占比10%、實驗操作(實驗步驟完整性、實驗數據可信度、實驗過程合理性、實驗過程規范性;)占比30%、實驗檢驗(模擬交易結果情況)占比10%。實踐項目應用成績由校內學生客戶服務數量和質量決定,占比20%。實踐項目成果邀請校企合作方的企業專家評定,包括實訓報告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實驗成果的實際可應用性,占比20%。
二是引入智慧實踐教學平臺以及課堂評價體系增加實踐項目過程性考核。實踐項目過程性考核主要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和實驗應用。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或手機終端完成對學生實踐過程和數據分析的批改和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
四、結論
投資實務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重新構建課內實驗和集中性實踐之間的邏輯框架,將專業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融合,從而真正鍛煉提升學生創造和創業能力。具體而言:一是重構投資實務業務為主線的實戰項目系列。對校企合作企業進行投資組合管理業務流程調研,將企業業務流程進行細分,總結提煉出細分后的業務流程中核心工作步驟,與投資學專業開設的投資實務方向課程的專業實踐項目相融合,校企合作企業合作共同設計,突破課程或學科的限制,搭建一個以業務工作流程為主線的實踐項目體系。二是專業實踐與創業實踐相融合的投資顧問創業實戰項目。組成投資顧問服務團隊,以校內大學生為服務客戶,展開投資理財現狀調查,針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自主設計一項投資咨詢服務項目或投資理財產品分析項目或投資理財規劃項目,讓學生的實踐成果轉化成經濟生產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在投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面臨的巨大壓力如何培養出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的人才,這一問題的核心在于本文強調的兩點:一是投資學專業實踐項目設計需要與金融行業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相銜接,才能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二是在實踐項目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性,需要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專創融合是新知識經濟時代發展需要,也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只有真正將專創融合的理念融入到實踐改革、實踐平臺建設、師資隊伍組建之中,并強調以創為核心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價值,深化產教學融合,才能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讓地方高校向著高質量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邁進。
[基金項目: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廈門華廈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華廈教字〔2020〕32號)]
參考文獻:
[1] 段輝琴,沈曉平.地方應用型大學跨界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9,33(01):13-17.
[2] 陳強.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及推進策略——以新商科專業群為視角[J].中國高校科技,2019(11):73-76.
[3] 李均,何偉光.應用型本科大學40年:歷史、特征與變革[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9):43-49.
[4] 李小文,夏建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07-110.
[5] 盧卓,吳春尚.專創融合改革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及突圍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19):74-78.
[6] 毛月秋.基于“崗證賽課”四位一體的應用型本科在線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06):218-219.
(作者單位:廈門華廈學院商務與管理學院 福建廈門 361024)
[作者簡介:毛月秋,碩士,廈門華廈學院商務與管理學院講師。]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