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廷尚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政策的實施,新型的教學方案隨之層出不窮,面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分層異步教學法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廣泛關注。分層異步教學法作為教學模式中的新型教學創新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關注小學生數學科目的學習情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重視因材施教,靈活調整分層異步教學法的運用?;诖?,本文就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對小學數學如何開展分層異步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分層異步教學;小學數學;實踐
前言:
眾所周知,小學教育的發展需要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不斷革新,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樣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根本。分層異步教學法作為高速有效的教學模式,其復雜性和靈活性,更是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能力和應對能力的一項挑戰。小學數學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重要科目,師生間需要一定程度的溝通和了解,分層異步教學法不僅可以增強師生間的聯系,更讓教師重視了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從而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1深入了解個體學生,踐行分層異步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會遵循共體學生的特點一成不變的傳授知識,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學科的過程中不能全部理解教學內容,銳減學習興趣。分層異步教學法的出現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藥,教師可以根據個體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進行因材施教,實行不同內容和模式的教學。在這樣的分層異步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到數學知識,發揮自己的優勢,提升數學水平,也有效幫助教師教學質量的積極發展。故此,在分層異步教學踐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個體特點的了解,加強與學生課上和課下的互動頻次,增進師生和諧關系,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不同的特點實現分層異步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選出性格開朗、善于表現的學生進行買賣的情境演繹,接著教師再選出幾名性格內向的孩子進行人民幣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保證了外向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習人民幣知識,也讓內向孩子樂于參與其中。隨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水平分層布置作業,面對學習能力較強并且知識完全掌握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少量布置一些基礎題目,適量的布置有助于能力提升的數學題目;面對沒有掌握課堂知識的學生,教師可以為該學生布置一些基礎的題目,幫助其鞏固和練習課堂所學知識。在分層異步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教學課堂的整體效果,也推動了整體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水平。
2分層設計課堂問題,促進分層教學的滲透
課堂提問是教師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重要教學方法,在課堂問題的提問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掌握學生們的知識把握程度,還能夠隨時調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升整體課堂的教學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問題提問的內容要保證難易適中,過于困難的問題或者過于簡單的問題都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需要進行分層異步設計課堂問題。例如,在《混合運算》一課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掌握程度明確劃分問題間的難易度,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選擇適中的問題進行提問,以此保證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挑戰更有難度的問題。
3建立有效分層評價,實現分層異步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很難保持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繼而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面對小學生們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應該對于學生建立有效的分層評價機制,以保證學生在鼓勵性的評價下更好的適應數學學科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科學的評判學生們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依據學生們的個體特點進行區別對待。首先,教師可以針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且性格靦腆的同學進行鼓勵性教學,并且在該同學取得學習上的進步時,適度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其次,針對性格外向且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較強的孩子,教師可以不必進行頻繁的鼓勵和肯定,也注意不要過于直接的表揚,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欲求進行有效評價,把握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的評價尺度。最后,針對優秀且自律的學生,教師應該對該學生提出更高更遠的學習要求,以促進優秀的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領域取得更大的進展??偠灾?,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評價。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和新課改政策推行與落實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要隨之進行創新革新,積極探尋分層異步教學法之類的教學方式。通過創新教學方法的實踐,不斷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進一步的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最終實現數學教學成效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陳曉菊. 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4):56-57.
[2]李悅敏. 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7):196.
[3]施一梅. 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