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
摘要:小學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比較差,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開展閱讀活動,把多篇同類型、同主題的文章融合在一起,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群文閱讀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定群文閱讀方案,提高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提出的閱讀方式,是近年來在我國慢慢崛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還處于不斷發展和進步中,需要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廣大教師的實踐探究。
一、培養學生的美感
語文教科書中收錄的文章大多是古今名著,內容豐富,既涉及自然知識和社會文化,又包含著動人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這些作品不僅在藝術形式上非常突出,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學習它們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是美育的優質資源。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使其發揮充分美育的功能,觸動學生的情感,發展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育。美的傳達是通過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來實現的。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美育的組織者,應該站在美育的角度上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美。例如,教師在講授古典詩歌時,不僅要介紹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歷史事件,讓學生了解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還要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情緒是否發生了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體會作品背后的思想,與作者產生共鳴,深化審美體驗。
二、選擇閱讀教學文本,豐富教學的內容
閱讀教學如果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很難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通過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豐富閱讀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高。在課文的選擇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目標和課文類型,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或書籍。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閱讀任務,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分享,通過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碰撞來加強其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通過語言分析讓學生了解作品在不同時期所表達的情感不同,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此外,閱讀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式。教師開展整本書閱讀、群文閱讀或單元閱讀教學,需要適當充實教學內容,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以便他們能熟練地在寫作中使用典故,提高寫作質量。
三、挖掘學生的潛力,擴大閱讀的范圍
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所以教師可以開展基礎教學,鼓勵學生擴大閱讀的范圍,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這樣學生的閱讀水平就會大大提高。很多學生很難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是因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覺得語文是一門只靠背誦和記憶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置于書中提到的場景,為他們提供一個角色扮演的舞臺,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與家長配合一起安排學生的角色,并將書中的內容呈現在課堂上,讓表演和觀看的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的知識。同時,教師需要通過開展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豐富閱讀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高。在課文的選擇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目標和課文類型等,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或書籍。
四、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語文課堂一直是以教師為主體的,這使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不高,對課堂的參與意識不足。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下,很難產生學習興趣,使后期的學習活動難以得到延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的教學方法既豐富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手段,又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可以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索,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從培養核心素養的新視角下選擇閱讀材料和教學方法。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作品,或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詩歌作品去朗讀給學生聽。再如,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技巧和參考意義的作品。
五、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理解教材,挖掘和發現文本中語言知識結構的價值,并與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從而引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并結合教師自身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深刻含義,幫助學生發展語言構建能力。
六、豐富教學組織形式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來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感受。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開展讀書會、演講比賽、詩歌大會等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尋找文本閱讀材料,在課后收集更多的文本。在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并給予巧妙的指導,這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聯想到許多學過的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接下來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閱讀與“父愛”“母愛”相關的文章,鼓勵學生開展寫作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利用早讀和午讀的時間,把他們認為有趣的作品分享出來,并建立小組合作機制,讓學生在小組之中討論和分析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積累優秀的語言文字,增強語感。最后,開展情感閱讀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表達對家庭的愛,讓學生在群體閱讀活動中也接受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結語
總而言之,不同的文章綜合起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對于天性活潑好玩的小學生來說,群文閱讀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容易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語文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成曉麗.基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分析[J].學周刊,2021(12).
[2]敖木白音.探究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