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宗華
摘要:作業能夠反饋出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合理設計作業既能夠鞏固知識,也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闡述了農村地區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對農村地區初中數學分層作業布置及有效性進行分析,并提供了幾點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策略。
關鍵詞:農村地區;初中數學;分層作業
前言:
農村的初中教學與城市不同,其中包括一部分住校生和留守學生,這部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基本靠自己,且學生之間無論是思維邏輯發展、學習態度,還是數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作業設計對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及促進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地區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意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業是一個重要組成環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作業起到鞏固課堂內容以及強化學生練習的作用,傳統數學作業具有單一性、機械性特點,其應試色彩較嚴重,這種方式雖然能夠提高學生記憶力,但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作用較小。部分學校布置作業量過重,導致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產生一定的負擔。另外,部分教師布置作業完全是題海模式,導致學生出現抵觸作業的心理。多數學生在剛剛步入學校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較強烈的學習熱情,然而一段時間以后,學生之間的差距便凸顯出來,再加上初中數學內容難度不斷增加,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也逐漸嚴重。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針對已經形成的差異問題,合理設計數學分層作業,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個性化課后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可以提高自身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學生能夠輕松的完成課后作業,一方面,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更多時間完成自己喜愛的事情,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作業分層布置策略及有效性分析
(一)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作業分層
多數教師認為將學生分層很容易打擊學生自信心,然而真正讓學生感到難過的并不是他們因為成績差而分到一組,而是因為他們在教師這里感受不到希望,如果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沒有向學生解釋清楚分層的性質和好處,就會導致學生誤會教師放棄了他們。因此,教師在分組時,應當明確分層目標,并且隨時調整分層隊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加減法”時,教師在課堂講解此部分內容后,可以將課后作業設置成不同難度,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面對中等、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向其布置初步作業,起到鞏固有理數基礎知識的作用,并且明確告訴學生在完成基礎作業以后,可以解鎖下一個難度的作業,通過這種模式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就中等、基礎差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適當的鼓勵,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提升自己數學成績,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其作業難度,幫助中等、基礎差的學生成為優等生。就優等生來說,教師需要為其構建良好的競爭環境,讓這個層次的學生感受到自己隨時有可能被超越,這是對優等生最大的激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在學生心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
(二)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作業題型
初中數學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思維邏輯,為此教師在選擇作業模式方面不能局限于書面作業一種形式,還要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思維,充分融入學生實際生活內容,借助社會課堂鞏固數學知識,同時提高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多元化作業模式下,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鍛煉的機會,進而縮小各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提高數學作業完成效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布置作業,并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內容的作業,如基礎差的學生,主要是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基礎中等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知識應用能力;對于基礎好的學生,適當布置課外擴展練習。并且在布置形式上最大程度避免大量練習的情況,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盡量做到作業少而精。
如,在學習“三視圖”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室或者教學樓作為布置作業的道具,組織學生繪畫其三視圖,此外,教師可準備一些復雜幾何體,讓基礎好的學生繪畫其三視圖。也可以反向教學,向學生提供一些三視圖效果圖,包括簡單、一般、較難的內容,并根據學生層次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內容。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了數學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合家庭情況設計課后作業
農村地區初中學校包含了多個村莊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有很多是留守兒童,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的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教師可以將同一個區域的學生分為一組,結合這個區域學生的平均水平確定作業內容。教師在作業布置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作業分層原則,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以小組形式為不同學習程度的同學設計不同的作業目標,小組成員各自完成個人部分的作業以后,再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這個較難的作業。留守兒童一般是由家里老人照顧,缺少家長輔導作業環節,而小組完成作業,一方面有效彌補了學生無人輔導作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成績稍差的學生提供向優等生學習的機會,而優等生在輔助同學共同完成作業的同時也會鞏固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另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結合學生的想法合理設置作業分層評價模式,摒棄一刀切的評價方式。比如教師在批改和評價學生作業時,可以采用多元化標準方式進行評價,對于基礎差的學生,適當放松學生完成作業的要求;對于優等生,應當嚴格控制其作業完成的質量和效率,進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和信心。
結論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學校結構體系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僅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還應當確保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作業分層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明白自身能力的同時通過作業提高數學成績,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教學內容、家庭情況等因素合理設計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折國輝.作業分層設計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0):87.
[2]史學斌,趙德前.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分層布置作業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