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蘭
摘要: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國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越來越多。為了使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教師和家長越來越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化學和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在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進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趣味。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這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分層教學正是針對這一情況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其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習慣分類,定制學習方案。這樣一來,教師和學生都能省時省力,在更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知識,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背景;初中化學;分層教學;應用
引言
新時期課程改革標準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階段性要求,要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個性化訴求作為調整教學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推動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探索多樣性教學方式,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來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技巧,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搭建初中化學學科知識體系。
一、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高
初中化學的知識中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化學教師將化學教材中的內容和大綱要求進行詳細地講解,但部分學生理解起來相當困難,靠死記硬背記牢相關知識點,長此以往使學生在學習興趣上大打折扣,這樣會讓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不利于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和發展。
(二)化學教學模式單一性
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學都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來實施,并沒有對化學教學進行實質性地改革,化學教學模式也較為單一,從而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并不高,學習成績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化學教師要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地將核心素質滲透到化學教學之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越來越疲憊,對化學提不起興趣。
(三)化學教學缺少實驗性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高的課程,在實踐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化學理論知識。因此,豐富化學實驗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將化學實驗變成口頭描述實驗,并沒有帶學生進行實際的現場操作。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不利于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開展分層教學的應用
(一)劃分小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開展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給學生劃分小組。教師應該進行充分的課前調查,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等,然后根據調查結果,按照教學計劃劃分小組。如教師可以根據成績分組,A組注重基礎知識,B組在基礎知識之上進行提高;也可以讓學優生和后進生組合,這樣能增進學生交流,使其共同提高。
(二)積極引導,拒絕死記硬背
化學是理科科目,學生學習時要以理解為主,記憶為輔。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的引導很關鍵。課堂上學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時刻緊跟教師的腳步。教師可以多活躍課堂氣氛,抓住學生的眼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多跟學生互動,如教師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基礎問題讓后進生回答,或者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小實驗等讓學優生思考原理,讓學生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寓教于樂。
(三)利用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有關的生活實驗,加強學生對于相關內容的進一步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錄制這樣一個生活實驗視頻:教師將一個雞蛋洗凈,用毛筆蘸取醋酸,在蛋殼上寫字;待雞蛋自然晾干后,再把雞蛋放在稀硫酸銅溶液里蒸煮,直至煮熟;將雞蛋撈出來放置冷卻,剝掉雞蛋殼會發現,雞蛋白上有藍紫色的字跡,但是雞蛋殼上卻毫無痕跡。一些學生可能會感到很神奇,這時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一起討論這一實驗現象,學優生可以帶動后進生一起思考,發現實驗原理:醋酸溶解蛋殼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雞蛋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條件中發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質,肽鍵遇銅離子會發生化學反應。化學中這些有趣的實驗現象還有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平時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驗現象,然后派學生代表分享。
(四)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學科教學的首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開展化學分層遞進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分層教學目標,不僅要復習和檢驗舊知識和舊目標,還應引入和確立新知識和新目標,以確保學生能夠具有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避免因目標不清而盲目學習。例如,在教學“有機合成材料”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層次,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可以讓“基礎層”學生掌握“什么是有機物”,讓他們學習該課程,短期內切勿對學生做出過多要求,只要能夠明確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別即可;可以為“普通層”學生和“拔高層”學生制定具有些許難度的教學目標,讓他們進一步學習了解“有機物合成材料有哪些種類、哪些用途……”,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的學習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當然,在“基礎層”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后,教師可以繼續嘗試讓他們盡可能地完成“普通層”和“拔高層”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樹立一個明確的自主學習方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法分層
在化學課堂上開展分層遞進教學時,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做好對課堂教學布局的優化,在有限時間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最大程度地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引導他們主動融入課堂學習氛圍,加強他們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此可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認知。譬如,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前,教師應該確保每一組中都含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并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為各小組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領取符合自身能力的任務,并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以“氧氣的性質”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由易到難的“學習任務表”發放給各合作小組,讓A層次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對氧氣的基本概念進行總結,如氧氣性質等;讓B層次學生講一講各概念間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如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等;讓C層次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并根據自身在實驗中的觀察和記錄,對實驗結論進行總結等。如此,通過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可以促進各層次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并且能夠取得相應的收獲。
結束語
分層教學法既能提高每個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又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分層教學的實施必須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打好初中化學基礎,提升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琦.分層遞進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C].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文集(四),2018.
[2]向光波.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分層遞進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1).
[3]洪月英.基于多元目標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2018(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