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木·阿西木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研究
高中數學知識前后聯系較大,且知識具有一定邏輯性,若教師單一地將知識進行講解則難以達到既定教育目標。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教師不妨圍繞高效課堂構建良好教學環境,使學生在這一環境中學習知識,提升自身學科素養以及能力。基于此,數學教師可結合教育改革需求,積極轉變自身育人思想,重視學生學習體驗,并積極引入全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加入學習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數學綜合素養,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運用微課,精準導入教學
微課這一全新教學方式能夠將教學內容總結到一則視頻中,之后學生可在視頻的領導下進行學習,大致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意識,促使其養成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這一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微課、播放微課打造良好教學導入環境,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基于此,數學教師為了發揮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價值,則需要進一步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發展需求,尋找二者之間的契合點,以此來確保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筆者在《空間向量基礎》相關內容教學中,通過分析教學內容設計了微課,并將其用于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分析教學內容不難看出,本節內容相對簡單,且學生在此之前也學習了“平面向量”的概念,也正因如此不著在設計微課時,并未將側重點置于帶領學生了解新內容和概念上,而是在其中引入了向量推理例題、基礎性概念引導等內容,學生則需要在微課的帶領下熟悉概念,嘗試運用向量解決問題。在他們學習過程中,筆者則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全新概念。其次,針對學生在探究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詳細講解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幫助他們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最后,引入拓展性習題,將空間幾何類例題與空間向量結合,使其借助全新定理探討證明類問題,開闊學生思路,學生在面對空間幾何類問題時,其思路則不必拘于單一的驗證這一角度,他們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意識得以提升,之后教學活動也可順利開展。
二、項目式教學,打造良好教學環境
為了體現學生主體性,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讓學生主動加入學習過程,以此來打造良好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多元化發展。項目式教學緊貼教學內容,其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加入,同時也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科素養,這有利于教師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為此,教師在課前可選擇合適實踐項目,以此來開展有效教學活動。
例如,筆者在“圓的一般方程與標準方程之間的轉化”探究活動中,筆者運用項目式教學開展了教學活動。圓的標準方程能夠直觀地看出圓心坐標及其半徑,而一般式方程可以進一步求出圓上某點的切線方程,圍繞教學內容,筆者首先將學生劃分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學困生以及學優生。其次,筆者讓小組成員進行探究,之后說一說本組探究方案以及方法,其他同學則對此進行評價,筆者則及時指出學生方案中的不足之處。最后,實施教學方案,每一名成員都需要加入探究過程,分享自身看法,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意識得以提升,綜合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三、拓展學生思維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較強邏輯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以及品質。這樣可以開拓學生思維,使其數學素養不斷發展、成長。例如,在等比數列教學中,筆者引出了以下應用題:小王以24期付款的形式購買手機,手機價格為6000元,付款形式為月付且每月付款金額相同,月利率為0.3%,則每月應付多少錢?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嘗試思考,并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收集不要的數據和量的關系,并提出數學模型假設,分析出第一次付款以及最后一次付款的利息之和,第二次付款與上一次付款的利息和...并以此類推,計算出所有的利息,并將結論帶回到問題中進行檢驗。借助這樣的方式,學生思維能力得以拓展,高效課堂構建目標進一步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圍繞高效課堂視角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利于提升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重視教學改革以及高效課堂構建,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其學科素養,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171-172.
[2]張術軍.立足課堂,提升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華夏教師,2020(0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