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姍
關鍵詞:生本理念;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占有較大比重,雖然教師一再強調其重要性,但是古今漢語的差異性仍然使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望而卻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生本理念下為學生文言文學習“把好脈”,在了解學生教學問題產生根源的基礎上探索解決之道,讓學生活躍起來,主動獲得文言文知識、探究學以致用的方法。以《唐雎不辱使命》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讀與寫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做到“厚積言有物”。
一、融入文本情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需求來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為此,教師需嘗試組織學生朗讀文言文內容時融入文本情境,通過鼓勵學生反復朗讀文言文內容來完成基礎性教學任務。教師需帶領學生朗讀來認識生僻詞匯,了解多音字詞,在基礎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教師需鼓勵學生反復朗讀文本,其中可以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朗讀,鼓勵嘗試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最終能夠沉浸到文本情境中,結合體驗和感悟來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此同時,教師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朗讀中所遇問題和困惑,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他們的探索能力。比如在講解《唐雎不辱使命》這篇古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帶入到文本角色中來進行分角色朗讀,其中有的學生需要扮演唐雎,需要讀得干脆利落且擲地有聲;有的需要扮演秦王,需要讀得氣勢磅礴;有的則需要朗讀旁白,以此來幫助學生自然地融入文本情境中。
二、深入剖析文本
為進一步掌握文本的主旨思想,探知文本背后的時代特點,教師需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本,從而能夠切實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效。鑒于此,教師需結合文本語境來進一步解析文本內容,詮釋文本中含有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深入研讀文言文內容,以專業的角度解析文本,大膽創新教學方式,從而能夠引導學生產生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師生間互動頻率,還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唐雎不辱使命》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拋出以下問題“文章中秦王詩歌怎樣的人?并從文本中找出相關證據。”使得學生能夠在小組討論中升華對文本的認知和理解。
三、革新教學方式
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涌現出各種先進的教學技術與設備,為此,教師需大膽引進先進技術來創新教學方式,以此來充實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置。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視頻動畫和ppt課件,從而能夠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度,激發學生的內需與動力,最終鞥能夠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和探究能力。比如在講解《唐雎不辱使命》時,教師可以嘗試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東周列國》電視劇中的相關片段,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與互動的熱情和動力。
四、開展情感教育
教師還應積極開展情感教育,教師在講解《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言文時,需組織學生開展聲情并茂的情感教育,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以期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使得他們能夠沉浸到課堂中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還能豐富學生的認知與體驗。
五、融入信息技術教學
首先,教師要借助微課幫助學生學習本文所涉及的新文學常識之后,促使學生達到無障礙閱讀的知識掌握水平。這一環節,筆者將微課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針對唐雎生平,另一部分針對文中所涉及的新典故、詞語。其次,教師結合學生反饋提出課堂討論議題,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進一步引發學生共鳴與深度思考,議題主題包括文中好詞好句、中心思想。最后,教師提示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課文中心思想,并嘗試運用學到的新語文知識將生活經驗作為題材作文,通過從學習到應用的過程提升學生語言駕馭能力。借助微課教學幫助積累學生文學常識,將刻板的傳統背誦式學習轉化為更為符合學生興趣的直觀化教學,借助從學習到應用的過程,促使學生將文言文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目的。
六、結語
總而言之,為幫助學生突破文言文學習瓶頸,教師需打破傳統教學壁壘,秉承著“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來開展文言文教學,其中可以通過融入文本情境、深入剖析文本、革新教學方式、開展情感教育來引導學生感知文言文的藝術魅力,了解優秀的精神文化,與此同時,還能夠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感知能力,為他們學習其他語文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有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對話的實施策略——《唐雎不辱使命》案例分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