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曌
摘 要: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和課內作業的補充和鞏固,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很多小學生對課外作業的重視程度不足,經常出現不按時完成課外作業,或者抄襲其他學生課外作業的情況,使得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下降。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認清現實,創新求變,設計分層次的數學課外作業,滿足每一個小學生的求知需求,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靈活和高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分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4-001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06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基礎教育,尤其是對于數學學科的關注度更高。教育環境的變化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改變,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應運而生,使數學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數學課外作業是教學的一部分,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能夠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傳統的課外作業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能力差異,容易造成班級中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差異,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的數學課外作業,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本文先分析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現狀,再闡述課外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實施現狀分析
(一)作業量較大,完成作業效率低下
在一些小學校園里,數學教師為了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違背課程改革的初衷,而且也給小學生增添了學習的負擔,讓小學生漸漸對數學失去興趣。數學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而且還會給學生帶來很多課外輔導材料上的作業,這讓小學生應接不暇,有些學困生出現了抄襲作業的現象,完全偏離了給學生減負的目標。小學數學教師企圖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但是很多數學題都是重復的,打消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導致課外作業完成效率偏低。
(二)形式較單一,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小學數學教師設計的課外作業以計算題為主,作業形式非??菰?,而且很多計算題都是仿照數學教材創作的,小學生已經掌握了解題的步驟,對于學生的啟發性并不大,還會降低小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作業,缺乏實踐性作業和合作性作業,沒有給小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抑制了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還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對作業的評價不科學,只是片面地評價小學生是否完成作業,沒有指出小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沒有教授小學生學習方法,使小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
(三)忽視層次性,造成學生厭煩作業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設計省時、批改方便,布置的課后作業都是統一標準的,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能力差異,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小學生感受不到做作業的快樂,制約了小學生的心智發展。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厭煩做作業,自然也談不上提升數學素養。數學教師采用的這種“一刀切”的作業形式讓小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有時候設計的課后作業過于簡單,學生認為毫無挑戰性;有時候布置的作業過于復雜,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因此,要想使數學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要注重分層教學,遵循小學生的認知差異。
二、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深刻理解作業分層,鞏固所學知識
以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不懂得作業分層的內涵,在傳統應試思想的影響下,設計的數學課外作業都是相同的,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去完成一樣的作業,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學習前沿的數學思想和數學理論,深入理解作業分層,把最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制作成課外作業,實施口頭作業、書面作業、實踐作業等多種形式的作業,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上升期,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好引導和教育,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讓小學生完成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課外作業,激活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都是計算題和缺乏應用意識的應用題,這樣的作業容易扼殺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思維得不到發散。作業分層的目的是讓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能夠收獲到知識與能力,不能靈機一動,信手拈來,只有擺脫了以“練”為主的機械式作業,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會得到持續的發展。每次作業分層都要提前做好準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具有應用性和操作性的數學作業,讓具有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小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機會,增強小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信心,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今,作業設計應該大力倡導自主、創新、合作,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持續改變數學作業的形式,幫助小學生全面認識數學學科,養成認真學習的態度。學生完成數學課外作業是一種學習活動,教師要讓小學生成為問題的研究者和挖掘者,在自主完成作業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這樣不僅能夠鞏固所學數學知識,還可以優化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綜合運用能力,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二)正確實施作業分層,滿足學生需求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歷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很多小學生認為數學難學,花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提高成績。數學教師要做好分析和調研工作,找到小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并采用有效的改進措施,滿足小學生的需求。數學課外作業就是影響小學生數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生對于作業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認為作業題量大,有的學生認為作業簡單,還有的學生認為作業沒有新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正確實施作業分層,使小學生主動融入數學學習中,增長自身的能力,培養學科素養。
首先,數學教師要確保數學課外作業的價值,避免選擇機械性的題型和內容,讓小學生產生深入探索的激情。設計的作業難度要呈現梯度,改變小學生對數學的固有觀念,作業可以是環環相扣的,當小學生完成了初級作業任務后,可以嘗試著去完成中級作業任務,還可以繼續挑戰高級作業任務,這樣的做法讓小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解答,真正成為一個學習型人才。
其次,數學教師要注重課外作業的趣味性,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奇的事物。數學作業融入了生活內容后,打破了小學生的認知,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作業中,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教師可以引入游戲性作業,將數學重難點知識融入到游戲中,小學生在課后一邊做游戲,一邊鞏固所學知識,不僅形成了正確的思維方式,還找到了數學知識的本質。教師可以引入設計性作業,引導小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去設計數學模型和學具等,并且利用設計的作品去解決數學問題。
最后,數學教師要保證數學作業的針對性,使學困生的數學基礎更扎實,中等生的數學解題準確率更高,優等生的數學拓展能力更強。而且課外作業量也要分層,避免給學生設計大量重復性的作業,應該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合理設計作業量,使小學生從內心接受數學。
(三)融入分層評價方式,發揮作業效果
作業分層與評價分層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互相促進,協同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認清作業分層和評價的關系,靈活調整作業,對小學生的作業做出全面的評價,真正鍛煉小學生的數感。設計課外作業的目的是檢驗小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分層作業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律,能夠增加小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傳統題目的羈絆,增強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作業是評價教學效果的最佳工具,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分層評價,加強對學法的指導,讓每個層次的小學生都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通過分層評價使小學生認識到分層作業的重要性,從而能夠主動、積極地完成數學課外作業。
當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時,數學教師要及時提高課外作業和作業評價的標準,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及時獲得數學信息,使自己的努力與回報成正比。當小學生的學習出現下滑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原因,給學生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可以走出心理的束縛,快速提高數學水平。小學數學教師不要用一把尺子去丈量全班學生,而是要采用不同的等級標準做評判,使課外作業變得更有生活氣息,更有應用性。小學生在“多彩”的作業面前變得更活潑,能夠主動探索、實驗、思考、合作,發現更多的數學規律,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外作業分層評價大致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基礎層,大部分都是基礎題,評價也偏重對教材的掌握,教師要培養學習興趣,夯實數學基礎,讓學生“輕松學習”。第二層是中間層,題型有簡單的也有難的,評價應該引入學法和思維的教導,使小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協調發展。第三層是拔高層,以拔高題為主,評價的時候要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優等生通過“跳一跳”能夠摘到自己需要的“果子”,達到以業促思、以業激學的目的。
(四)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尊重個體差異
傳統的數學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布置的作業也是完全憑借教師的主觀臆斷,不給小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讓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隔閡,數學教學步履維艱。要想小學生積極完成數學課外作業,小學數學教師要勇于創新,備課的時候制作數學題庫,并且按照題型和難度進行合理劃分,小學生可以根據需求自主選擇,這樣就會消除對作業的畏懼心理,提高作業效率,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鞏固和強化,為以后的數學教學打牢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題庫上傳到學習平臺上,讓小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進行下載學習,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發現了數學課外作業的魅力。數學題庫中可以開辟一個板塊,讓小學生將自己認為重點的題型上傳到數據庫中,數學教師對學生上傳的題型進行篩選,確保數學資源的廣泛性,促進全體小學生保持理性的思維,兼顧課上與課下、課內與課外的聯系。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參與設計數學課外作業,師生共同討論和研究,既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加強了作業的效果。小學生設計的作業能夠從學生的視角反映問題,便于數學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給數學教學增加新鮮元素,這樣的教學方法尊重了小學生的個性,開發了更多的數學資源,達到提質增效的要求。在全面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應該向作業設計轉變,實現作業形式的自主化和多樣化,帶給小學生學習的驚喜,培養持續發展的學習動力。數學教師可實施“套餐式”的課外作業形式,小學生可以選擇應用題,也可以選擇計算題,還可以選擇口算題,他們的選擇空間更大,而且小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能夠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五)利用小組合作方式,促進共同進步
數學課外作業的分層是勢在必行的,有利于活躍小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數學知識的普及性和操作性。當遇到較難的數學問題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化解,使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小組成員的互相幫助下成長。由于小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數學教師要做好分組,發揮出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給學困生帶來學習上的幫助,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數學作業,做到優勢互補。
為了拓寬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教師可以設計調查類的作業,通過實地調查和數學統計等完成實踐作業,使小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足,增強社交能力與協作能力。數學教師為小組成員提供幫助,構建出可行的數學知識與方法體系,讓小學生不再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增強課外作業的成效。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按照小組成員的整體能力,布置分層的小組任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小學生查缺補漏,使小學生活學活用,在實踐中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當小學生拿到小組任務后,不要忙于解決,而是先進行小組討論和研究,分配好小組成員的職責,這樣再解決任務時會更有方向性,使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善于布置開放性的課外作業,達到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發揮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并用數學知識去解釋。小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和操作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顯才華,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課外作業是數學教學的一部分,是知識和能力的深化與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外作業實施的細節,找到小學生忽視課外作業的原因,再豐富課外作業的形式,設計層次性的作業內容,讓小學生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同時,教師還要做好作業分層與評價分層的融合,鼓勵小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深入理解數學的內涵,為小學生日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蘭琦.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分層設計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8(7).
[2] 姜巧玲.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分層設計的新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
[3] 吳紅霞.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J].數學大世界,2016(1).
[4] 楊慧玲.淺談“多彩的”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形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