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
摘要:文字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精神與文明,每一個國家都對其有著極度的重視。漢字是世界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字,我國由古至今都非常重視文字的書寫。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再到繁體字,最后演變為如今應用廣泛的簡體字,每一種字體都蘊含著一段歷史文化,每一個字都有著其特有的含義,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手寫文字逐漸被人們以打字的形式所替代,這不利于漢字的繼承與發展。因此本文就以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現狀與重要性以及教學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并從優化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課堂設計以及結合游戲教學這兩點來分析進而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非常多的傳統文化以及歷史文明,其中漢字便是承載著這些文明的符號,我們是華夏兒女,有義務去繼承并發揚漢字。我國雖一直重視寫字教育,但并沒有掌握很好地方式去教學,傳統且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并不適用于如今的學生,尤其是在這個科技沖擊的時代,一些人認為漢字的書寫失去了意義,可以被更為便利的方式取代,這是一個可悲的現象,為了抑制且避免這種現象,小學教師應更新教學方式,從德育的角度出發再結合現代科技,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魅力。
一、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現狀與重要性
(一)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現狀
在以往的寫字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強制性反復抄寫記憶的形式,但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是很成熟,思維活躍性很強,還處在一個愛玩的時期,枯燥的抄寫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打擊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對學習漢字的積極性,更有甚者可能會厭惡寫字,這就與我們的教學目標相悖了。由此來看,現階段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應對策略。
(二)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重要性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很多文化遺產都丟失或被埋沒了,但是漢字一直被流傳下來,這展現出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與生機勃勃[1]。漢字對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必修課,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必備技能,雖然現在手機電腦都很發達,但我們不能依賴于此,現在太多人提筆忘字,相似字混淆不清,再這么下去不利于漢字的傳承。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重點開展是很有必要的,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重要性,體會漢字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培養學生會寫字、寫好字。
二、核心素養語境中小學英語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優化課堂設計,創立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工作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針對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2]。在新課改的政策下,教師應轉變教學心態,不斷更新優化課程設計,緊跟時代的步伐。在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點展開教學,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法,利用小學生的低齡的這個特性,以興趣為切入點進行情境設立,引導學生學習漢字的認知與書寫。
教師可以通過設立情境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融入教師設立的情境中,集中精神,順著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例如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時,學習“晨”、“裝”、“讀”等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象形文字的來作講解,可以先為學生們講解象形文字的起源以及發展,運用多媒體軟件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清晰的看到象形文字的文字與圖案的關系,進而對本堂課所學漢字進行分析。“晨”的上半部分是個日,晨可以代表早晨,早晨太陽升起;“裝”可以代表服裝、衣服,裝的下半部分是個衣;“讀”是言字旁,可以代表讀書、說話。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字的記憶,老師還可以考考學生自己知道有哪些文字是象形文字,并且說一說對應的圖畫以及所表達的含義,讓學生也參與其中,開動思維。
(二)結合游戲教學,寓教于樂
小學語文教師采用漢字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寓教于樂,可以將游戲與課堂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對漢字產生更深刻的記憶,也可以利用課下閑暇時間,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與鞏固。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可以讓漢字教學從枯燥無味轉向生動有趣,讓學生學習變得更輕松,也可以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學習“姓氏歌”這節課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接龍”或者“蘿卜蹲”的形式,比如上一個人說“我姓吳,什么吳?口天吳。你姓什么?”然后傳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接著說“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你姓什么?”以此類推。這個游戲還伴隨一定的語言韻律,讓學生在游戲中可以更快更好的鞏固所學的漢字,加深印象。還可以玩猜字謎、筆劃游戲等,這些游戲中都蘊含了漢字的筆劃、偏旁等的漢字構成,在學習鞏固之余也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漢字。
結語:
漢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學生從小學習讀書寫字,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歷史文明已經深深種在每個人的心中,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將德育與語文教育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書寫漢字的技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思想水平,而且也會對學生的藝術審美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馬艷霞.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探究[J].學周刊,2022(01):38-39.
[2]張小霞.巧方法 多練習——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1(13):53-54.8458A171-A824-43A2-8A06-071BD0526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