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美術興趣,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之美,欣賞美術作品,感悟、體驗與創造,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創造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逐漸滲透到了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新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美術作為小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高效課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構建,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和理解,對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的現實意義
(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個人素養
對小學生來說,對美術的理解和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美術教師作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以及學生求學道路上的引路人,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美術作為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科之一,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畫畫,而是通過美術的學習,讓學生能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幫助學生發現和辨認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高效課堂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構建,為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和提升學生個人素養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提升美術鑒賞能力,促進綜合素質提升
雖然小學生對美術的鑒賞能力不足,但小學是基礎教學階段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便要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感知能力,從認識美術、了解美術,再到融入美術并熱愛美術,完成階段性的過渡。高效課堂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融入,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
(三)優化美術教學方法,推動美術教學發展
高效課堂的構建,并不是一種教學形式,也不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教學思維。高效課堂的構建,并沒有顛覆傳統美術教學方法和形式,而是在傳統美術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環境、學生實際學習心理和學習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核心為創新。高效課堂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構建,不僅能在實踐教學中優化美術教學方法。也能推動美術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
二、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發掘并培養學生的生活感知力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互動溝通的過程,要想發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的積極作用,除了教師要在教學設計、內容選材等方面引入更多生活化元素外,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感知力。否則,只會起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發掘并培養學生的生活感知力十分重要。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感知力水平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一能力,使他們養成感知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從而能夠主動感知和發現生活中一些美的瞬間,這對學生學習美術興趣大有益處。例如,在《罐和壺》一節內容教學中,對于學生而言,罐和壺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物品,感覺都是一個造型,學起來沒什么意思。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并不高。但實際上,這兩種物品有很多可以發掘的地方,比如,形狀、顏色、造型、圖案等等,學生積極性不高恰恰反映了他們生活感知力不強的問題。為此,我給學生展示了幾個造型、顏色各異的罐和壺,并設計了觀察記錄環節,讓學生從正面、側面、上面、下面、迎著光、逆著光等,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觀察。觀察完后,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看到的畫面。課堂氛圍一下子熱烈起來,他們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觀察的結果,描繪自己看到的畫面。漸漸地,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常見的瓶瓶罐罐竟然有著別樣之美。通過這種教學設計,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之余,也培養了學生的生活感知力,教會了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發掘生活之美。
(二)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這一教學方法可謂頗受教師的青睞,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融教學內容于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內在的真切情感。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通過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在融情入境中感悟所要學習的美術知識,同時也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而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能使美術教學更富有趣味,也富有動感,為學生投入其中習得知識搭建了平臺,最終為實現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對美術知識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與掌握,同時在這一寓教于樂之下,學生也能體會到美術教學帶來的快樂感,使學生激發自主性和積極性,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三)注重動手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美術修養
例如,在學習“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時,在上課之前,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演示了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剪紙藝術的色彩之美和裝飾之美。通過觀看多媒體所呈現的各類剪紙藝術,同學們對中國古老的剪紙藝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我仍然借助多媒體,播放了有關中國剪紙藝術的起源和發展的視頻,讓學生對剪紙藝術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為傳承和發揚我國國粹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學生參與課堂動手實踐活動做好鋪墊。在學生欣賞完古老剪紙藝術的來龍去脈以后,我將準備好的小剪刀和五顏六色的紙張逐一發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多媒體中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參與到剪紙活動中,難免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錯誤,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動手實踐活動中,從而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并促進學生美術修養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結合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新穎而多樣的教學方法,由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美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薛鑫鑫.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研究[J].讀寫算,2020(26):119-120.
[2]魏曉娟.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
[3]楊文艷.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3).4A28B8CD-A2A8-4E51-8A0A-509C2E7F22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