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
[摘 要] 智慧課堂在小學教學中逐漸興起,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和數學修養具有積極作用。教師應積極了解智慧課堂應用的意義,借助有利因素,遵循學生數學認知規律,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智慧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設置任務,創設情境,開展探究,開展訓練,以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鄉村教學;智慧課堂;任務教學;協作探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對智慧課堂模式認知不足,無法有效開展基于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智慧課堂的構建,多積累智慧課堂教學經驗,不斷探索適用于小學的智慧課堂教學策略,充分利用智慧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智慧課堂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智慧課堂是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建智慧型的學習環境,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智慧課堂具有探究性、多元性、自主性和思維性等特征,倡導為學生創建輕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樂學、好學的態度。一方面,智慧課堂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式,摒棄以往依賴教學經驗對學生學習行為和結果進行判斷的模式,而轉向于分析海量教學案例和行為數據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智慧課堂是依靠現代學習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強調基于互聯網技術提供學習資源、學習工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探究數學規律。
二、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智慧課堂設置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智慧課堂需要采用豐富多樣的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活動,而不是機械灌輸知識。教師借助智能的教學平臺,如 AiSchool 等,向學生推送學習任務、微課等學習指導資源,并利用平臺的互動功能發起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制作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課,構建學習任務資源體系,引領學生直觀接觸教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內容時,教師應圍繞“條形統計圖結構”“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學生自測”等主題任務制作微課。首先,出示一個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并講解該統計圖在生活中的用處,讓學生對條形統計圖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認識到統計圖的應用價值,以激發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動機。其次,在“學生自測”主題任務中,教師提出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性學習:調查校園花壇中花的品種和數量,并根據調查數據制作一個條形統計圖。這一任務具有綜合性,學生不但需要調查、收集、分析數據,還需要使用條形統計圖直觀表示不同品種花的數量,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借助智慧課堂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深入理解
大部分數學知識都比較抽象,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直觀水平,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而智慧課堂能利用視頻、圖片、語音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直觀的數學圖形,通過演示數學圖形的變化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數學概念和規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智慧課堂的信息平臺創設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認識和了解數學知識,并產生聯想,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圖形的運動——旋轉”一課中,空間和圖形是數學學習的重難點,也是鍛煉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的主要部分,更側重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應在網上搜索旋轉圖形,并展示小風車旋轉、車輪旋轉、風扇轉動、時針轉動等動圖,向學生提問:“除了剛剛展示的旋轉圖形,還有哪些旋轉圖形是生活中常見的?”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物品來展示“旋轉”的情景,走向“旋轉”的世界,探索圖形旋轉的奧秘。在學生發揮聯想后,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課件上旋轉圖形的特點,大多數學生都說旋轉圖形的位置不變。教師此時播放一輛汽車行駛的視頻,問學生:“車輛在行駛的時候位置是不是變了?輪胎是不是在旋轉?那輪胎在旋轉過程中位置是否發生改變?”經過觀察和思考,學生立即明白圖形旋轉位置不變這一理論是不成立的。教師將車輪旋轉視頻放大、放慢,讓學生再一次觀察和思考,討論旋轉時圖形哪些地方變了,哪些地方沒變。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會聯想生活情景,發現輪胎的位置和運動方向改變,但形狀和大小都不變,從而理解圖形旋轉的特征。
(三)借助智慧課堂開展探究,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智慧課堂不是由教師單純操控課件開展教學活動,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輔導者,為學生搭建自學、自教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操作者和推進者。為了實現課堂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自行組建小組,在課堂上相互合作、探索和討論,各小組組長明確組員的職責和分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合作探究活動。教師采用智慧課堂的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探究提供學習資源和展示平臺,使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參與小組合作探究新知識。教師則作為一個輔導者,為學生提供意見,也可以觀測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提供探究策略和討論方向,師生相互溝通,進而構建有趣、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圖形的運動——旋轉”教學過程中,為了探究三角形旋轉的三要素,首先,教師布置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平板電腦動畫展示方格紙上可旋轉的三角形,讓每組學生上講臺親手旋轉三角形。其次,給每個小組發放一個活動三角形模擬轉桿,小組之間合作探究,共同思考和交流:三角形轉桿打開和關閉分別是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旋轉多少度?旋轉一定度數后會變成什么圖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剪出一個三角形紙片在方格紙上旋轉操作,思考三角形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異同,嘗試解決上述問題。最后,讓每個小組借助平板電腦動畫進行旋轉,發表不同見解,歸納總結出三角形旋轉的要素,探討出圖形旋轉時應以一條線作為標準,按照一定的旋轉角度、方向、點進行操作。借助智慧課堂開展探究活動,不僅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能力,還提升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主動思考的能力,也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四)借助智慧課堂開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除了教師傳授知識以外,訓練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小學生數學練習包括課后作業、隨堂測試、階段性考試等形式,不同類型的練習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傳統的數學練習枯燥乏味,大多數小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故而在完成數學練習中積極性較低。教師可以利用社交平臺打造智慧課堂,開展數學多維訓練,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方法,豐富訓練形式。課后,教師在網絡上收集相關單元的訓練題和微課,并制作成電子文檔,讓學生先做題,再對答案,看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學習“乘法結合律”這一內容時,教師向學生講解乘法結合律公式后,用多媒體播放PPT,引導學生做幾道練習題:8×20×17、9×14×7等,讓學生利用(a×b)×c=a×(b×c)公式來解決問題,這比單純記住公式或看課本上的例題有著更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在習題訓練中容易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或對部分數學知識掌握不牢固,故而出現習題訓練分數低的情況。教師應收集學生易錯題,并制作易錯題整理和分析的微課,在微課中解析錯題后,給出相應的變式通關訓練,也可將訓練游戲化,提高學生解題興趣和熱情,使其在練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數學學習技巧,實現數學思維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