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君
【摘要】核心素養是幼兒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于幼兒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是幼兒園實施教育的主陣地,是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立足幼兒的核心素養發展,從主題課程入手,圍繞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的構成要素,從“看見兒童、追隨兒童”出發,闡述了審議目標、生成內容、有效實施和多元評價的主題課程探究實踐,由此收獲“看見兒童”的教育慧眼,發揮“守護兒童”的教育智慧,增強“支持兒童”的教育合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幼兒園;主題課程;建構
一、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代人才培養的時代追求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要“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1]。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講話指出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戰略目標,核心素養是人才培養的重點。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其根本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表明,幼兒的教育要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幼兒核心素養的發展應當著眼于未來,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4],最終讓幼兒能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
二、主題課程的建構對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需求
當前,主題課程已成為當前幼兒園課程模式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由此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幼兒園教學中,使幼兒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主題課程的建構對于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如何設定主題,如何構建跨學科的有機聯系以及如何讓課程的實施實現跨學科主題課程學習的目標等,是基于核心素養的主題課程建構要考慮的系列問題[5]。
三、基于核心素養建構主題課程的思考
本園立足于培養有朝氣、有和氣、有靈氣、有正氣的“四有”兒童,主題課程內容制訂采用“1+N”模式,即每學期“1”大園本主題課程,在此前提下,每個班級融入本班特色,根據本班實際情況開發“N”種班本主題課程內容。本園主題課程以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根本目標,按照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四個環節,開展主題課程的建構實踐,嘗試構建具有園本特色的主題課程體系。
我園主題課程,基于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啟發幼兒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尋真知、探真理,引領幼兒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做真人,其中尋真知、探真理、做真人的目標追求分別對應認知、能力、情感三大維度。以追求品質的主題課程,以熏陶式的“浸潤”教育,無痕育人,滋潤幼兒生命成長,激發幼兒的適應力、創造力、幸福力和生命力,從而發展成新時代的“四有”兒童。
四、基于核心素養開展主題課程的實施
秉承以幼為本,以主題課程為載體,著眼于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方面開展實踐探索。開始前,級組教師對課程目標、內容進行審議,評估課程開展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選取最優方案。
1.審議目標,滲透核心素養
關于核心素養目標的制訂,教師們進行集中的課前審議,從幼兒的能力、發展需要、興趣、條件支持等出發,探討最佳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教師們的專業性與集體智慧。
2.生成內容,融入核心素養
主題課程的內容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生成,制訂相應的活動計劃,此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如我園大班級主題《快樂上小學》之“入學小達人”系列主題課程共分為三大內容,即“我的小學生宣言”“成為小學生”“達人大比拼”。
3.有效實施,踐行核心素養
課程的有效實施并非都是按著預計的課程計劃進行的,應當根據實施過程中幼兒的表現靈活調整,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將日常生活滲透于主題課程中,創設探究體驗式和游戲體驗式的學習環境。
(1)滲透于日常生活。主題課程建構并非僅僅是在于課堂上,有時一節課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并不容易,因此,將課程滲透于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跳繩比賽會”“生活小能手”活動是對孩子多種能力的訓練,不僅僅是在課堂活動上,也滲透于日常生活中,包括日常跳繩的訓練、輪流值日、學系鞋帶、洗東西、整理班上的物品、學習整理書包等等。整理書包比賽中,孩子們合作展示著自己收拾和整理的技巧,此過程愉快而自然,已然是小學生的形象。
(2)探究體驗式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給幼兒創設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環境,讓幼兒在體驗中探究,在真實的探究環境中培養核心素養。如“你好,新同學”活動中,老師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機會,讓幼兒走入鄰班認識新同學。幼兒在新的同學面前介紹自己,將所學的自我介紹技巧應用于真實的環境中。雖然孩子們在實際的自我介紹中較為緊張,但交往能力的提升卻讓老師驚喜。
(3)游戲體驗式學習。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幼兒在玩中學,在游戲中進步。根據孩子的好玩、好學、好問的特質,主題課程應根據核心素養目標,立足兒童興趣、源于兒童生活、追隨兒童興趣,創設游戲的情景,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體驗與操作,促進學習品質的良好養成和全面成長。如在“特別的自我介紹”“我們的小學生宣言”活動中,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自我介紹的方法、共同探討小學生宣言的制訂,課程目標的達成效果良好。
(4)多元評價,發展核心素養。為了主題課程更好地開展,利于主題課程的建構,最終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更好的發展,課程實施后的評價采用多元的評價體系,主要分為幼兒、教師、家長三個評價主體,以期盡可能客觀、全面地對活動進行評價。
在幼兒方面,主要通過發放“課程活動親子作業單”和“幼兒訪談”的方式進行課程評價。在課程結束后,發放親子作業單,通過回收的親子作業單了解孩子的掌握程度和家長一起探究的情況。圍繞課程的內容和目標,設計訪談提綱,對孩子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課程的感受、看法與意見,讓孩子們進行評價。此過程中,也能初步通過孩子的回答和反應了解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情況。
在教師方面,主要通過“課程探究活動評價表”和教師“課后反思和階段反思”展開,針對活動內容,從幼兒在活動實施前后的“情感、認知、能力”核心素養的變化,進行詳細地評價,判斷目標的達成度。教師活動結束后進行課后反思以及每階段結束后進行中期反思,圍繞目標達成、幼兒表現、活動的適應性等展開評價,在級組研討的過程中通過對課程評價的研討調整下一階段的課程內容。
在家長方面,主要通過“幼兒園主題活動實施評價表”對實施的課程活動進行評價,根據幼兒的核心素養對課程進行評價,另外,教師還通過班級群和私聊等方式對家長進行訪談,了解家長對活動的想法和建議。
4.效果反思,奠定核心素養
主題課程的順利開展基于大家的支持、幼兒的生活與興趣、課程的完整性與趣味性、教育者較為系統的探討與及時的反思,以及幼兒更多的參與和親身體驗。主題活動是綜合性的,對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均有所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或發展了幼兒的核心素養。
在自主發展方面,幼兒在此過程學會學習與健康生活。在“特別的自我介紹”活動中,孩子們掌握了自我介紹的方法,提升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在“小學生宣言”活動中一起合作探討小學生的規則,學會通過繪制氣泡圖總結歸納。懂得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疑問,學習接納和傾聽他人意見,建立了規則與任務意識。在“整理書包”和“生活小能手”活動中他們懂得愛護文具和整理書包,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學習自我管理。
在社會參與方面,幼兒懂得責任擔當與實踐創新。他們在“成為小學生”系列活動中,具有作為哥哥姐姐的信心和自豪感,有為弟弟妹妹做榜樣的意識和責任感;在班干部競選過程中體現出對班集體的責任和擔當;在跳繩比賽和快樂運動中,能夠為了班級榮譽團結合作、努力比賽。在活動中,他們積極探討、樂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勞動意識,愿意自己動手整理個人物品,積極投入班級值日勞動中。孩子們在課程中開拓思維,采取多種途徑解決問題,建立通過信息網絡查詢資料的意識。
在文化基礎方面,發展了科學精神和積累人文底蘊。整個活動中他們堅持不懈,樂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面對不懂的問題能大膽嘗試,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法,如和爸爸媽媽一起準備面試,和同伴一起探討小學生宣言的制訂。在制作海報時,他們聽取同伴的意見,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運用自己對藝術美的理解進行設計與表達。
五、基于核心素養反思主題課程的建構
1.擁有“看見兒童”的教育慧眼
(1)看見兒童的真實生活。兒童真實感受到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課程來源于生活,也回歸于生活,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使幼兒養成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而社會與發展即為生活。課程的設計圍繞兒童一日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兒童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領悟生活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實現生活經驗的重塑與再造。
(2)看見兒童的興趣需要。兒童的興趣與需要是課程開展取得好效果的關鍵,在課程建構的過程中,要明白兒童的興趣點是什么,課程中需要獲得哪方面核心素養的提升。而且,應當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權和參與權,充分參與到活動的策劃與實施中,如此,才能更大程度地使兒童愿學、樂學、善學。
(3)看見兒童的能力水平。課程的建構也并非只需考慮兒童的生活、興趣與需要,也應著眼于兒童當前的能力與水平。難度太大,兒童難以達到,難度太低,則失去了課程對于提升兒童能力的價值,因此,應當根據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設置。
2.發揮“守護兒童”的教育智慧
幼兒園堅持核心素養的培養體系,教師們堅持一致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此為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根本。在主題課程活動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的設計上,教師們都應當進行集中的課前審議,定期開展專項教研,探討最佳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教師們的專業性與集體智慧,以適應幼兒不斷增長的發展需要。
(1)兒童核心素養培養成為首要。活動目標應當根據核心素養目標設計,結合園所實際具體化,生成各年齡段幼兒需要達成的培養目標。活動內容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目標,以兒童為中心進行設計,內容設置循序漸進。活動實施根據核心素養的目標,把握活動的重難點,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開展;當遇到難題時,應想辦法解決或者靈活調整。活動評價要有多元的評價方式,不僅局限于教師這一評價主體,同時考慮幼兒的主體地位以及家長在課程中的評價并圍繞兒童核心素養開展。
(2)教師的積極思考輔以優化。基于兒童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題課程的優化伴隨著教育者的深度思考。每個階段結束后,教師思考前期活動是否達到教育目標,后期教育活動是否需要調整,在集中研討時進行智慧的碰撞,更能促進課程中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
3.增強“支持兒童”的教育合力
結合本園實際,挖掘教育資源,為主題活動的開展創設條件支持。如本園的“一創二聯三活動”的主題課程實踐機制中,主題課程建構應聯系已有資源,充分發揮家庭、社區、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優勢,積極優化多方教育資源,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家庭是幼兒教育的最大支持,因此,應當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為課程開展提供條件。
主題課程的建構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調整以適應本園幼兒實際情況的過程。基于核心素養的主題課程建設應牢牢把握核心素養精髓,從幼兒各個年齡段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出發,貫徹落實課程的各個環節,既要重視課程的目標與內容設計,也要注重課程的實際效果與評價。課程建構需滿足幼兒探究性、求知欲和成長力需要,進而激發幼兒的適應力、創造力、幸福力和生命力,促進學習品質和核心素養的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錢雨.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幼兒園課程發展[J].幼兒教育,2019(20).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
[3]林崇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應該培養怎樣的人[J].中國教育刊,2016(6).
[4]茅華蓉.幼兒園教師視角下的3-6歲幼兒核心素養調查研究[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2019(1).
[5]李群,牛瑞雪.創建跨學科主題課程涵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北京市“人文·科技·生活”主題課程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項目“核心素養背景下幼兒園主題課程建構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YQJK29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